(2003年05月28日)
张锡炎 1962年生于广东,我省香蕉协会秘书长,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 1990年涉足香蕉产业,在我省香蕉生产中最先运用试管苗技术,先后培育和推广优质香蕉试管苗1000万株。1999年向省委、省政府提交《海南香蕉产业的优势和潜力》的报告,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省香蕉产业现已发展到了约50万亩,年产量达90余万吨;而全国香蕉产业更是发展到了300万亩,年产量400万吨的水平,如此之大的产业规模,您为何还将其说成是“游击队”呢?
张锡炎(以下简称张):评价香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游击队”还是“集团军”,规模当然很重要,但更关键的是看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营销手段是否达到了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要求。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考察香蕉产业的发展状况,即生产技术是否实现了标准化、是否能够有效管理数量众多、相互配合的基地群、在市场上有没有叫得响的品牌,以及是否具备稳定可靠的融资渠道和保险等服务体系。
世界香蕉产业目前有三个公认的“集团军”———金吉达、帝盟和杜乐,它们占据着全球香蕉市场70%的份额。它们都是上市公司,生产资金具有可靠的保障;它们在全球分布生产基地,实现优势互补,周年供蕉;它们实行严格的标准化,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基地生产的香蕉,都遵守统一的技术标准,在打造品牌上不遗余力,它们的品牌就已成为优质香蕉的代名词。
应该说,海南企业在全国香蕉行业中的标准化、产业化程度是最高的,不少企业在国内市场已开始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与国际大公司相比,离“集团军”的水准仍然相差太远。
记:我省香蕉产业能够在短时间内从“游击队”迅速成长为“集团军”吗?
张:我认为,建设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快车道”,如果我省香蕉产业按照这种思路来发展,是有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迅速升级的。
标准化香蕉产业园区是指,在共同利益一致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技术和园区品牌两条纽带,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和产业要素,实现香蕉生产者的大联合。以紧密合作的方式组建“集团军”,从根本上提高我省香蕉产业的实力,从容应对加入WTO后的国际竞争。
园区的基本运行模式就是“统一技术、统一品牌、共同运销、多方服务”。统一技术是提升和保障香蕉质量的关键,要制定出一整套适合海南香蕉产业的标准化技术规程,覆盖香蕉产业从育苗、栽培、采摘,到加工、包装,再到运输、贮藏等各个环节,并且严格地应用于每个加盟的公司、基地和农户身上;统一品牌是提高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的关键;共同运销能够以有限的资源建设尽可能大的销售网络,避免内耗;多方服务则包括联合采购农资用品,共同争取金融和保险支持等。香蕉产业占用资金多,生产风险大,急需金融和保险机构的可靠支持。然而,金融和保险机构往往不容易为分散的农户和小公司提供服务,而有了园区这个组织和管理平台后,情况就明显不同,园区一方面可以帮助金融和保险机构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增大业务量,另一方面又能够帮助各个成员争取贷款、办理保险,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
记:听起来,产业园区模式运用的还是“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掰不烂”这句老话。那么,什么样的“筷子”才能成为园区的成员呢?
张:对于产业园区的扩展,我主张应该是“无形”的,也是“无限”的。所谓“无形”,就是加盟的生产者不局限在某一地块上,也不局限在某一区域内,只要认同标准化生产和共同运销的理念,便可申请加盟;所谓“无限”,就是不限定发展的规模,而是根据销售能力、管理水平和资金状况作综合评估,然后制定发展的计划。“产业园区”的扩展过程就是香蕉生产合作事业的发展过程。
应该强调的是,“产业园区”在起步时所吸收的成员中,企业和专业户所占的比例会大一些,但随着园区的不断扩展,农民所占的比例必将逐步增加,最终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标准化生产联盟。因为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中最专注、也是最具成本优势的群体,而园区的模式使农民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收益。
产业园区的发展还一定要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我国生产香蕉的省份主要有海南、广东、广西和福建等,不同的省份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竞争,但也具备很强的互补性。实现不同省份之间优势互补,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营销网络的优势,提高整个行业的经济效益。
记: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一个主导者,在发展产业园区方面,您认为谁最有条件担当这个主导的角色,是香蕉协会吗?
张:产业园区必须实行企业化操作,在这方面协会肯定会发挥重要的促进和辅助作用,但不一定是主导作用。在产业园区中担当主导角色的,应该是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经营实力和市场经验的龙头企业。
记:如果按照您的设想,我省乃至全国香蕉主产区真的在数年内建成了一个或多个运作成熟的香蕉产业园区,它们就能够有效地参与国际竞争,分享世界市场这块“蛋糕”了。
张:我想是的。香蕉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特色型农产品,我国香蕉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品质优势。
目前,世界三大集团的香蕉基地大多分布在中南美洲和菲律宾等地,那里常年气温较高,香蕉生长速度快,产量高,但营养积累少,品质和风味也差,被人们评价为好看不好吃的“塑料香蕉”。
我国台湾地区所产的香蕉虽然产量不是很高,但是却是世界公认的优质产品,这是因为台湾地处热带边缘,气候条件最适合生产高档香蕉。在1990年以前,曾经占据了日本市场80%的份额,让其它地区的香蕉在日本几乎无立足之地。
我国香蕉产区,尤其是海南,与台湾在气候、水土等综合条件上极为相似,完全可以生产出和台湾一样的高品质香蕉产品,而且在地价、劳动力等方面还更具优势。只要我们按照产业园区要求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技术、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手段,健全各种配套服务体系,我相信海南香蕉一定能够夺回台湾香蕉在日本市场的原有份额。日本方面也已看到了我省香蕉产业的发展潜力,产生了很强的合作愿望。近期,拥有日本市场26%份额的Freshsystem株式会社正式邀请海南香蕉协会组团前往日本考察市场,并探讨可能的供货事宜,显示出良好的开端。
作者:祁海宁 来源: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