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南日报客户端丨记者曾毓慧 通讯员吴峰 陈权
6月1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团队一行来到白沙黎族自治县五里路茶叶专业合作社基地,研讨推动科企合作,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合作事宜,双方还签约共建有机茶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同时启动“蚂蚁鸡+蚯蚓”生态养殖扶贫项目。
有机茶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基地在白沙挂牌。通讯员供图
据介绍,五里路有机茶园位于白沙牙叉镇白沙村,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作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的重要场所,今后,该基地整合自身的技术中心资源,并依托研究所的研发力量和技术成果,进行特色农产品育、种、养等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促进白沙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我们计划第一批养殖3000只黎家蚂蚁鸡,白沙村贫困户轮流在养殖基地务工,每天计划10人在岗,每人每天工资为100元,一年下来,白沙村的贫困户就可获得工资收入36.5万元。” 该有机茶园理事长符小芳是农业专家,也海南省第三十三期脱贫致富夜校的主讲老师,对于养殖蚂蚁鸡这个扶贫项目显得信心十足。据符小芳介绍,蚂蚁鸡是白沙当地在野外放养的一种小种鸡,喜好寻觅蚂蚁、野虫、野菜等作为食物,鸡肉皮薄而韧,入口爽脆,营养十分丰富,但最大体重约有1公斤,因此也被当地人叫为“蚂蚁鸡”。
值得关注的是,当天同时纳入有机茶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基地的还有另一“蚯蚓养殖”项目。据该项目技术团队相关负责人苏剑程介绍,正在引进养殖品种“大平二号”(俗名叫“粪蚯蚓”)喜好吃麦秆、玉米杆、水果、菜叶,排放的蚯蚓粪便里含有丰富的氮、磷、钾等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既能提高植物本身的抗病性,还能调解改良土壤,比常规的禽畜类粪便所含的有机肥料更充足,目前蚯蚓粪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1亩地最多可养殖1.5吨蚯蚓,蚯蚓每年的繁殖率是500至1000倍,”苏剑程介绍,目前计划在其中10亩茶园养殖蚯蚓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预计每月能产生10吨蚯蚓粪有机肥。
白沙黎族自治县副县长王志铮表示,五里路茶园共享农庄项目将与“蚂蚁鸡+蚯蚓”生态养殖扶贫项目同步加速推动,全力打造成为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的新型田园综合体,带领当地更多的农户脱贫致富。
https://hndaily.cn/api_hn/res/html/2018/06/16/cid_114_135766.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