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日至31日举行的首届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合作论坛上,来自埃及、利比里亚、喀麦隆、赞比亚等15个非洲国家的政府代表和农业专家呼吁,须加深并扩大与中国在热带农业科技领域的互利合作。
↑与会的非洲嘉宾。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与会的非洲嘉宾。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论坛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别与赞比亚和卢旺达两国农业机构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共同研发热带农业产品、共同培养热带农业科技人才、建立热带农业技术转让中心等达成共识。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赞比亚发展署签订热带农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利比里亚农业部原副部长托马斯·基博克感触颇深,“与中国的合作帮助我们改良了木薯品种、提高了产量。希望与中国达成更高层次的合作,尤其对袁隆平团队的水稻种植技术有迫切的需求”。
2015年,利比里亚农业部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已签署了科技合作意向书,在动植物育种和遗传学、病虫害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
托马斯·基博克到中国攻读了由南京农业大学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培养的博士。“我将用在中国学到的知识推动中国和西非国家更紧密的合作。”
赞比亚发展署署长穆库拉·马卡萨在论坛上说,中国拥有资金以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经验,两国在农业合作上的互补性很强。欢迎更多的中国农业企业投资非洲,引进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喀麦隆巴门达大学教授卡罗琳·恩吉乔普·芙巴说,喀麦隆的小农户种植生产率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缺少优良品种,粮食保存和加工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使喀麦隆农业发展亟须中国先进农业科技助力。
卡罗琳·恩吉乔普·芙巴目前正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后,专业是粮食作物病虫害防治。她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新的科技强国,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和粮食安全方面的帮助是真诚的,不附加任何条件。
卡罗琳·恩吉乔普·芙巴认为,喀麦隆与中国可以在土壤改良、农作物储存、农产品价值链增值等方面,开展更多更高层次的合作。在论坛期间她加了许多中国农业专家和企业家的微信,寻求进一步的合作。
↑卢旺达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 帕特里克·卡让瓦在论坛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刘邓 摄
“因为学会新的农业技术,我们的种植水平有很大改善。大多数农民都渴望到中国或是中国与非洲合作建立的农业示范中心学习,尽快将传统种植改变为技术型高效农业。”卢旺达农业与畜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帕特里克·卡让瓦说。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说,非洲适宜热带作物种植的区域广阔,热科院愿意同非洲朋友一道提高热带农业技术水平。2016年以来,热科院已为13个非洲国家培训671名学员,并成立了中非现代热带农业联合研究中心,重点针对非洲国家的现代热带农业发展需求,攻关关键技术。
中国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非洲处处长王先忠表示,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非热带农业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将围绕非洲农业发展全产业链,涵盖每一个环节。
http://mini.eastday.com/a/1809011405277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