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海南日报:科技之光照亮农民增收路——热科院实施中部十大科技支撑行动纪事
作者:院办 来源:海南日报 日期:2019-07-01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 



  “刘所长,你好!你快来看看我这苦瓜怎么救?”11月2日,记者跟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奎一行走进屯昌县屯城镇文赞洋常年瓜菜基地,瓜菜种植合作社王玉文立即热心地迎上前来,迫不及待地拉着刘奎去他的菜地看看。

  原来,早在一年前,热科院就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见》的号召,利用自身掌握热带农业科技的资源优势,成立了“促增收领导小组”,带领全院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中部山区开展十大科技支撑行动,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

  与农民交朋友

  洪灾后,基地的瓜菜没被冲毁,但长势却受到影响。刘奎为合作社的菜农带来了水果型黄瓜、小西瓜、甜辣椒的种子,让他们试种,还带来了高效低毒农药,教给他们灾后瓜菜的管理技术。

  “这些苦瓜能幸存下来,是热科院专家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推荐的大棚技术,我种的苦瓜也会被水冲毁的。”王玉文感激地对记者说。 

  王玉文的苦瓜可不是普通的苦瓜,他是在热科院环植所的帮助下,选用南瓜做砧木,嫁接的苦瓜。“这样的苦瓜病虫害少,抗旱抗涝,好管理。”谈起自己的苦瓜,王玉文眉飞色舞。“早上四点钟,附近的菜贩就来地里摘苦瓜了,每斤比市场上的其他苦瓜多卖5角钱。”

  今年5月,热科院环植所、品资所的专家来到屯昌,和该县农业局的干部一起,手把手教农民搭大棚、搞嫁接,如今合作社的10户农民种植的苦瓜,全部改用了嫁接苗,长势很好,眼下,已经陆续上市了。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张丽娇告诉记者,热科院的专家和农民交朋友,进村入户推广农业新技术。从去年开始,该县的枫木、南吕等乡镇,每年都有300户农民加入瓜菜种植的行列。

  中国热科院院长王庆煌告诉记者,热科院要求专家必须走到田间地头去,只有和农民交上朋友,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把他们需要的送到他们手中。

  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热科院就派出500余人次专家技术员,深入中部六市县的乡镇、农村,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带动实施区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农民送农资

  不仅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农民紧缺或者需要的物资,如良种良苗、肥料、农具等农资,热科院也积极无偿提供。

  9月28日上午,记者曾跟随热科院橡胶所的专家到屯昌县南坤镇雷打村了解橡胶新割制的推广情况,该所随即又带了几箱割胶所需的药剂送给村民。

  胶农卢传炎感激地说:“热科院的专家到村里来培训,手把手教我们割胶技术、橡胶管理技术和增长素的使用,他们连水都不喝一口,还要给我们送胶刀、磨刀石等农具。”卢传炎告诉记者,他家采用新割制有两个月了,感觉效果确实很好。“农村农活多,割完胶还要干别的农活,两天一刀,很辛苦。采用新割制后,劳动强度降低了,而且胶水品质更好,胶水里乳胶含量很高,卖的价钱也跟着提高了。”

  “省政府提出三年实现中部山区农民人均增收5400元的目标,三年里,我们计划每年拿出300万元,实施百万亩橡胶产量提升等科技支撑十大行动,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为农民送技术、送种苗、送农资。”王庆煌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院各研究所结合各自不同的技术优势,在开展科技服务的同时,还为中部六市县农民提供农资、种苗。

  具不完全统计,该院上半年在中部山区为农民增收开展培训,赠送技术资料、农资和种苗,建设示范基地等,共计投入150余万元。

  帮农民出点子

  油茶曾是五指山市的传统农作物,但由于其种苗快繁技术没有解决,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因此,热科院椰子所积极介入,改造提升油茶这一传统产业。近日,记者到五指山冲山镇番赛村采访,该市副市长王兴胜告诉记者,热科院提供的科技支撑,让五指山看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希望。“五指山是海南的生态核心区,要保护生态,又要让农民增收致富,油茶便是最好的选择。它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绿化功能,一代人种植,四代人获益。”王兴胜满怀信心地说,在热科院的帮助下,五指山将改造原有的5000多亩油茶园,另外今后三年每年再发展5000亩。

  在省政府中部增收政策的带动下,中部六市县农业经济新亮点纷呈,有些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定安县、五指山市新增花卉基地3400亩,五指山市累计建设花卉面积1000亩以上,年总产值约20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600多人。而这些产业发展中,热科院提供的科技支撑功不可没。

  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以热科院为主要力量的全省各农业科研院所的努力下,中部山区农民增收速度加快,今年第二季度,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4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

  (本报海口11月3日讯)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海南日报:科技之光照亮农民增收路——热科院实施中部十大科技支撑行动纪事

  作者: 院办   来源: 海南日报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 



  “刘所长,你好!你快来看看我这苦瓜怎么救?”11月2日,记者跟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刘奎一行走进屯昌县屯城镇文赞洋常年瓜菜基地,瓜菜种植合作社王玉文立即热心地迎上前来,迫不及待地拉着刘奎去他的菜地看看。

  原来,早在一年前,热科院就积极响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见》的号召,利用自身掌握热带农业科技的资源优势,成立了“促增收领导小组”,带领全院农业科技工作者,在中部山区开展十大科技支撑行动,为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服务。

  与农民交朋友

  洪灾后,基地的瓜菜没被冲毁,但长势却受到影响。刘奎为合作社的菜农带来了水果型黄瓜、小西瓜、甜辣椒的种子,让他们试种,还带来了高效低毒农药,教给他们灾后瓜菜的管理技术。

  “这些苦瓜能幸存下来,是热科院专家的功劳,如果不是他们推荐的大棚技术,我种的苦瓜也会被水冲毁的。”王玉文感激地对记者说。 

  王玉文的苦瓜可不是普通的苦瓜,他是在热科院环植所的帮助下,选用南瓜做砧木,嫁接的苦瓜。“这样的苦瓜病虫害少,抗旱抗涝,好管理。”谈起自己的苦瓜,王玉文眉飞色舞。“早上四点钟,附近的菜贩就来地里摘苦瓜了,每斤比市场上的其他苦瓜多卖5角钱。”

  今年5月,热科院环植所、品资所的专家来到屯昌,和该县农业局的干部一起,手把手教农民搭大棚、搞嫁接,如今合作社的10户农民种植的苦瓜,全部改用了嫁接苗,长势很好,眼下,已经陆续上市了。该县农业局副局长张丽娇告诉记者,热科院的专家和农民交朋友,进村入户推广农业新技术。从去年开始,该县的枫木、南吕等乡镇,每年都有300户农民加入瓜菜种植的行列。

  中国热科院院长王庆煌告诉记者,热科院要求专家必须走到田间地头去,只有和农民交上朋友,才能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才能把他们需要的送到他们手中。

  据了解,仅今年上半年,热科院就派出500余人次专家技术员,深入中部六市县的乡镇、农村,全面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带动实施区域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为农民送农资

  不仅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农民紧缺或者需要的物资,如良种良苗、肥料、农具等农资,热科院也积极无偿提供。

  9月28日上午,记者曾跟随热科院橡胶所的专家到屯昌县南坤镇雷打村了解橡胶新割制的推广情况,该所随即又带了几箱割胶所需的药剂送给村民。

  胶农卢传炎感激地说:“热科院的专家到村里来培训,手把手教我们割胶技术、橡胶管理技术和增长素的使用,他们连水都不喝一口,还要给我们送胶刀、磨刀石等农具。”卢传炎告诉记者,他家采用新割制有两个月了,感觉效果确实很好。“农村农活多,割完胶还要干别的农活,两天一刀,很辛苦。采用新割制后,劳动强度降低了,而且胶水品质更好,胶水里乳胶含量很高,卖的价钱也跟着提高了。”

  “省政府提出三年实现中部山区农民人均增收5400元的目标,三年里,我们计划每年拿出300万元,实施百万亩橡胶产量提升等科技支撑十大行动,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农民培训,为农民送技术、送种苗、送农资。”王庆煌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该院各研究所结合各自不同的技术优势,在开展科技服务的同时,还为中部六市县农民提供农资、种苗。

  具不完全统计,该院上半年在中部山区为农民增收开展培训,赠送技术资料、农资和种苗,建设示范基地等,共计投入150余万元。

  帮农民出点子

  油茶曾是五指山市的传统农作物,但由于其种苗快繁技术没有解决,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因此,热科院椰子所积极介入,改造提升油茶这一传统产业。近日,记者到五指山冲山镇番赛村采访,该市副市长王兴胜告诉记者,热科院提供的科技支撑,让五指山看到了发展油茶产业的希望。“五指山是海南的生态核心区,要保护生态,又要让农民增收致富,油茶便是最好的选择。它具有很强的水土保持能力和绿化功能,一代人种植,四代人获益。”王兴胜满怀信心地说,在热科院的帮助下,五指山将改造原有的5000多亩油茶园,另外今后三年每年再发展5000亩。

  在省政府中部增收政策的带动下,中部六市县农业经济新亮点纷呈,有些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定安县、五指山市新增花卉基地3400亩,五指山市累计建设花卉面积1000亩以上,年总产值约2000万元,带动就业人数600多人。而这些产业发展中,热科院提供的科技支撑功不可没。

  省农业厅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在以热科院为主要力量的全省各农业科研院所的努力下,中部山区农民增收速度加快,今年第二季度,中部市县农民人均现金收入994元,同比增长21.7%,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第一。

  (本报海口11月3日讯)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