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海南日报:期待凉茶变“热饮”
作者:侯赛 田婉莹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文\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通讯员 田婉莹


  千百年来,“百草皆药”的黎族人民发现了种类众多的凉茶植物——

  一罐富有岭南特色的凉茶,23年卖遍中国,曾实现最高年销售额200多亿元的规模。这是加多宝凉茶造就的商业传奇。10月1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戴好富,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加多宝的原料中,有一味非常重要的原料“布渣叶”,就是海南润方言黎族地区特产的一种植物。


  事实上,海南“药食同功”的凉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长期生活在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的黎族润方言聚居区,在凉茶植物的使用上,更是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南岛自古山多林茂,物种丰富。生存于深山密林中的黎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许多不仅具有营养且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的植物,如积雪草、荠等。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和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黎族人民“药食同功”植物使用的特色凉茶传统文化。


  戴好富曾利用一年时间实地调查12个黎族村寨,通过走访老人、民间医生、中草药经营者,并随它们到野外采集凉茶植物,收集了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31种。他发现,这31种凉茶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如车前草、白茅、丝茅、鬼针草等,在老百姓房前屋后,路边水旁都有分布,体现了润方言黎族“百草皆药”的民族文化和“随用随采”的使用特点。


  《黄帝内经》曰:“南方生热,热生火。”因而发病以火热、暑热为见,应多服用寒性凉茶为宜。根据文献记载,润方言黎族凉茶所用的31种植物性味大多偏寒,符合凉茶的药性需求,另外这些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还具有预防感冒、清热降火、除燥去湿、凉血利尿、滋补强身等多重功效。


  这31种凉茶植物中还有18种未被商业性开发。戴好富认为,润方言黎族的凉茶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但是,深度开发和应用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资源,需要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学、保育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对凉茶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将凉茶文化发扬光大。


  事实上,除了黎族凉茶外,很多海南老百姓目前普遍使用的凉茶都未被进行系统地商业性开发。比如,无论是在海南的大饭店还是小餐馆吃饭,在上菜之前,服务员都会先端上一壶鹧鸪茶来招待客人。


  据了解,鹧鸪茶质醇厚,回味甘甜悠长、在海南众口皆碑。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解渴的功效,千年来,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茶品中的“灵芝草”。但目前鹧鸪茶依然停留在粗加工的层面上。


  此外,木棉花茶也面临相似的处境。木棉花盛开时红得像火,而作为一种花茶品种,它又给人一种色彩柔和,入口清香的婉约美。木棉花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湿、解毒祛暑、止血的功效 , 湿气重的人非常适合饮用木棉花茶。但遗憾的是,目前木棉花茶也未能进入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海南凉茶植物资源挖掘潜力巨大,如果对这些凉茶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可以为功能性凉茶原料和新药食同源种草药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海南日报:期待凉茶变“热饮”

  作者: 侯赛 田婉莹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文\海南日报记者 侯赛 通讯员 田婉莹


  千百年来,“百草皆药”的黎族人民发现了种类众多的凉茶植物——

  一罐富有岭南特色的凉茶,23年卖遍中国,曾实现最高年销售额200多亿元的规模。这是加多宝凉茶造就的商业传奇。10月15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戴好富,在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称,在加多宝的原料中,有一味非常重要的原料“布渣叶”,就是海南润方言黎族地区特产的一种植物。


  事实上,海南“药食同功”的凉茶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长期生活在海南岛中部偏西、黎母山山脉中段西北麓、南渡江上游的黎族润方言聚居区,在凉茶植物的使用上,更是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南岛自古山多林茂,物种丰富。生存于深山密林中的黎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许多不仅具有营养且具有医疗保健功效的植物,如积雪草、荠等。经过漫长的时间积累和经验总结,逐渐形成了黎族人民“药食同功”植物使用的特色凉茶传统文化。


  戴好富曾利用一年时间实地调查12个黎族村寨,通过走访老人、民间医生、中草药经营者,并随它们到野外采集凉茶植物,收集了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31种。他发现,这31种凉茶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如车前草、白茅、丝茅、鬼针草等,在老百姓房前屋后,路边水旁都有分布,体现了润方言黎族“百草皆药”的民族文化和“随用随采”的使用特点。


  《黄帝内经》曰:“南方生热,热生火。”因而发病以火热、暑热为见,应多服用寒性凉茶为宜。根据文献记载,润方言黎族凉茶所用的31种植物性味大多偏寒,符合凉茶的药性需求,另外这些植物不仅含有丰富的各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还具有预防感冒、清热降火、除燥去湿、凉血利尿、滋补强身等多重功效。


  这31种凉茶植物中还有18种未被商业性开发。戴好富认为,润方言黎族的凉茶植物资源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但是,深度开发和应用润方言黎族凉茶植物资源,需要民族植物学、植物资源学、保育生物学、天然产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对凉茶资源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并将凉茶文化发扬光大。


  事实上,除了黎族凉茶外,很多海南老百姓目前普遍使用的凉茶都未被进行系统地商业性开发。比如,无论是在海南的大饭店还是小餐馆吃饭,在上菜之前,服务员都会先端上一壶鹧鸪茶来招待客人。


  据了解,鹧鸪茶质醇厚,回味甘甜悠长、在海南众口皆碑。因其具有清热解毒、健脾解渴的功效,千年来,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茶品中的“灵芝草”。但目前鹧鸪茶依然停留在粗加工的层面上。


  此外,木棉花茶也面临相似的处境。木棉花盛开时红得像火,而作为一种花茶品种,它又给人一种色彩柔和,入口清香的婉约美。木棉花味甘、性凉,有清热利湿、解毒祛暑、止血的功效 , 湿气重的人非常适合饮用木棉花茶。但遗憾的是,目前木棉花茶也未能进入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


  业内人士认为,海南凉茶植物资源挖掘潜力巨大,如果对这些凉茶植物进行化学成分、生物活性等相关研究,可以为功能性凉茶原料和新药食同源种草药保健品的开发利用打下基础。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