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海水,一座孤岛,一株高大的椰子树。
“蓦然在祖国的南海看见了,双眼莫名地被撞击得生疼,不觉流下泪来。这就是乡念与乡愁!”1982年,当毛祖舜教授首次登上西沙群岛的金银岛时,岛上仅有一株椰子树。看到这株在海风中孤独飞舞的椰子树,他想,这是海南渔民对于乡情的记忆与延伸啊!
1982年至1992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文昌椰子研究所教授毛祖舜,每年都会到西沙群岛种植椰子树,永兴岛、东岛、中建岛、琛航岛、金银岛、珊瑚岛等8个小岛,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都生长着他种下的椰子树。
椰子树 南海开发的见证
海南渔民在南海各岛屿种植椰子树历史悠久。
“站峙”,是海南渔民对长期居住在南海小岛上和沙洲上从事生产和生活的形象的比喻。海南渔民开发南海初期,岛上几乎空无一物,人在岛上生产生活,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上去只能“站”着。
“站峙”久了,对于遥远的家乡和亲人,倍加思念起来,加上岛上淡水稀缺,于是,象征着海南风物人情的椰子树,就成了最佳选择。海南渔民,从家乡迢迢地运了椰子树来岛上种植,一可聊解思乡之苦;二可饮椰子水解渴;三可作为开发南海的标志;四是高大的椰子树,在一望平川的大海上,可以作为辨别方位的参照物。
海南渔民在南海岛屿上种植椰子树,有据可考的是19世纪中期开始的外国记载:19世纪60年代英国编著的《中国海指南》记载,“林康岛(东岛),岛之中央一椰树不甚大。”
根据调查,在清光绪年间,琼海县渔民在太平岛西北部建庙一座,打挖井一口,种植椰子树200余株。此外,西月岛、中业岛、双子礁、南威岛、南钥岛、鸿庥岛、太平岛等等,都有海南渔民种植的椰子树。
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编著《海洋的叙说》一书也记载:1951年,琼海潭门草塘村船主许开茂到南沙作业,遭遇风暴,便到南子岛避风,却因逆风无法回返,只好在南子岛上搭棚暂住。渔民们看到岛上掉落的椰果已经发芽,大家便把这些发芽的椰果移植到日本人曾窃挖鸟粪的空地上,每人至少种植10-20多株椰子树,待他们离开时,南子岛已遍地椰树。
最早开发南海的海南渔民,以琼海、文昌渔民居多,这两个地方既是海南的侨乡,又是椰乡。渔民在“站峙”的岛上种下椰子树,似乎能从海风中闻到家乡的味道。
应邀到西沙群岛种椰子树
椰子所毛祖舜研究员和同事初到西沙情景
1982年,驻西沙永兴岛部队一位陈姓政委,找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请求该院派出专家到永兴岛,帮部队种植椰子树。
一直从事椰子树研究的毛祖舜等四人前往永兴岛。“当时去西沙的交通非常不便,由于船期的问题,我们四人在三亚榆林港整整等待了1个月。”7月16日上午,已经76岁的毛祖舜老人在家中向记者回忆这段往事,也揭秘了热科院与西南中沙不解的椰树之缘。
事隔经年,毛祖舜仍然很激动。“能为祖国海疆种椰子树,绿化西南中沙群岛,是我一生中最骄傲的大事!”
当年,毛祖舜上岛调查后发现,部队种植的椰子树都是从文昌清澜港运过去的,是两年生的椰苗,种植时已经很高了。这些椰苗基本上是种一批死一批,头年种下,第二年就死了。
“两年生的椰苗,椰子母果的营养基本被消耗尽了。而西沙群岛日照强,淡水资源少,又是珊瑚沙,缺少土壤,大苗不容易成活。”毛祖舜告诉记者,找到椰子树成活率低的原因后,他们运来刚发芽的小椰苗种植,成活率竟然提高到80%以上。
“小椰苗的母果里,还有很多营养,种在珊瑚沙里,依靠母体原有的营养,容易成活扎根,而且南海降水量很大,可以供应椰树的生长。”毛祖舜告诉记者,1980年代,小椰苗很便宜,几角钱一株,热科院每年都会采购两三百株,运到西沙群岛去种植。
毛祖舜说,当时种椰子树,有几个原因,一是椰子树可以绿化美化海岛,二是椰子树可以解决部分饮水问题,还有一个当时需要保密的理由:战备的需要。
“琼崖纵队战士们曾用椰子水作葡萄糖疗伤治病。”毛祖舜说,驻西沙部队曾委托热科院分析椰子水的成分,看看是否真的能替代葡萄糖。检析的结果表明:生长了7月至9月的嫩椰子果汁可以作葡萄糖用,太老的则不行。
椰子所毛祖舜研究员和同事初到西沙留影
为了种椰子,毛祖舜几乎走遍了西沙群岛的各个小岛。在琛航岛,他和同事一起去拜祭了在1974年1月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位烈士。“战士们为了保卫祖国边疆,连生命都可以牺牲,我们种点椰子树吃点苦,又算什么!”
此后,毛祖舜每年都要到西沙群岛去种椰子,一种就是十年。十年里,他受热科院派遣,在西沙群岛种下了上千株椰树,也目睹了西沙群岛发生的巨大变化。
“第一次上岛时,永兴岛还很荒凉,除了西南中沙群岛工委两层高的办公楼,部队的营房,一家老邮电局,其他建筑物很少。”到1992年,毛祖舜带着学生唐龙祥最后一次上岛时,永兴岛已经先后建起了银行、机场、医院,慢慢地繁华热闹起来。
热科院专家到西沙放姬小蜂
前几年,椰心叶甲危害海南岛椰子树,并迅速蔓延至全岛。在人们不经意的往来和生产作业中,椰心叶甲被带到了西沙群岛,那里的椰子树也有了椰心叶甲,而且传播很快。
“岛上有一片将军林里种植了几十年的椰子树也受到威胁。”热科院环植所所长、研究员易克贤,参加了西沙群岛椰子树害虫椰心叶甲的防治。
2010年7月,易克贤带领该所研究员彭正强等专家到永兴岛检查虫害,发现椰心叶甲危害非常严重,几乎90%以上的椰子树都有椰心叶甲。
“我们带了大量椰心叶甲的天敌———姬小蜂和啮小蜂,指导部队战士挂蜂包。”两天后,永兴岛的椰子树都挂上了蜂包。易克贤告诉记者,在后来的随访中,他们了解到,永兴岛上椰心叶甲虫害基本得到了控制,受到虫害的椰子树又重新长出嫩叶,恢复了生机。
如今,西南中沙的椰子树,一如既往舒展着她们秀美的羽状长叶,在祖国南海见证着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开发南海的艰辛,也向祖国人民发出热情的邀请:请到三沙来,这里春常在!
毛祖舜研究员向海南日报记者展示在西沙捡拾的贝壳
(本报海口7月18日讯)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林红生
http://hnrb.hinews.cn/html/2012-07/19/content_502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