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农民日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服务“三农”见闻
作者:农民日报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洒向热区都是爱 

  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热科院”)始终坚持产业导向,突出热带产业要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着我国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尤其在服务三农上更是不遗余力,上下一心,纵横交错,内外兼修。品资所、橡胶所、生物所、香饮所、南亚所等所既是热科院旗下的副院级单位,又是院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先遣队,其业务与社会影响早已超出自身功能范畴,成为院内的五大金刚。每所是独立的,但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又是交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凡属于三农技术问题,农民无论找到哪家所的专家,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院长王庆煌、副院长刘国道等就是从这些所里走出来的精英,王庆煌是香草兰技术权威,刘国道是牧草业专家。作为院领导,他们深谙基层所服务“三农”的重要性与技术支撑性,因此,分别还兼任院服务“三农”小组组长与副组长。自院校分离以后,热科院在结构上、功能上也作了部分改革与完善,如成立了基地管理处,把基地建设、服务“三农”、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归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大的举措,一改服务“三农”等工作过去没有独立部门操作执行的做法。很快此项综合服务工作得以紧抓不懈、细致到位和积极推进,从而使分家后的热科院短短几年在有目共睹中发展与壮大。 

见闻之一,院领导常领专家下乡村 

  在2月27日热科院启动“百名专家兴百村”科技行动和“绿化宝岛”行动上,院长王庆煌指出,实施“百名专家兴百村”行动对有效促进农业科研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功能、引领农业科研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重点在儋州、中部市县、乐东等地选好试范村。王庆煌对记者说,热科院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持续、有效的“一对一”科技入户服务、示范和帮扶行动,通过以点带面,达到做好一村、带动一镇、辐射全市的示范推广作用,全力推动海南新农村建设和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农民致富。活动一结束,王庆煌就亲自带领橡胶、瓜菜、香草兰、病害防控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专家,前往琼海市和屯昌县乡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到达琼海大路镇香饮所科技示范基地时,这时天空早飘起了雨丝,看到基地还有那么多自发而来的农民在企盼他的技术讲解时,王庆煌也顾不上什么客套,张口就从如何防控雨水及香草兰病虫害说起,并手把手向农民传授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部分农民都早熟悉他了,现场科教一点不受雨天影响。 
  王庆煌告诉记者,从事农业科研就是一个常与泥土打交道的活儿,有苦更有乐,俯下身段才会创造出成效。他说,工作再忙自己一年也挤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搞科研,必须的。热科院正因为有院长王庆煌这样的标杆领头,近年来所呈现的浓厚的科研氛围就反映了该院正处在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热带作物方面的专家在国家现代农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支撑和引领起热带现代农业功不可没,如橡胶专家黄华孙、木薯专家李开棉、香蕉专家金志强,南药专家王祝年、植保专家彭正强,菠萝专家孙光明、香辛料作物专家邬华松、蔬菜专家杨衍等等。3月初,记者随同专家组科技下乡到屯昌县枫木镇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农民见到专家就象见到亲人似的,有的握手拥抱,有的却干脆把专家们往家里拽。拽去不一定为了咨询,而是想感激一下专家。这是农民另类的待客方式,是专家的技术让他们致富了,他们无非想表示点什么,听说专家们要到,许多村民便开始杀猪宰羊,并拿出家里特酿的酒来,其热情场面非常感人。 

见闻之二,开启服务三农的又一窗口 

  为充分发挥院试验示范基地在服务“三农”、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园林化”的建设,打造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试验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热区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热科院全院土地总面积4500多公顷,仅儋州院区就有3500公顷,其余的是湛江、文昌等处的基地。儋州试验场无疑是院最大的地主,场长龚康达对记者说,场部的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与服务产业、服务“三农”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分工管理上我们毫不马虎,在科技创新上也是不断探索。品资所所长助理杨衍说,基地建设是以加速科研成果研发与示范服务“三农”为目的,该所的科研用地就是按科研示范区、种质圃区、科研试验区和植物园区等功能区进行划分建设,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基地。目前,以儋州院区为中心,热科院在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已建或在建的试验基地共有43个,示范基地92个,其中部级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个、种质资源圃18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 
  基地管理处是热科院运筹帷幄、服务“三农”的中枢部门,该处负责人方佳是一个在院科技处、信息所、院办等部门主管过的老同志,业务、协调、运作、策划、以及承上启下的统筹综合能力,很受院领导器重与基层所的敬重。在热科院许多服务“三农”的系列活动中,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他事事事必躬亲的做事风格,为热科院服务“三农”创先争优工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7月上旬,基地管理处就组织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基地建设调研会,本报记者也应邀到场。热科院各所基地办及与基地有关联的部门负责人员到会,进行会议论坛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把儋州、兴隆、文昌、湛江几处热科院基地串联起来,形成类似旅游线路,大观摩大对比大交流,使许多与会的同志获益匪浅,很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能主办一次。 
  在去湛江基地途中,方佳对记者说,示范基地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的一个关键点,院领导对基地建设与服务“三农”很重视,一直希望我们能找到切合点把基地建设和服务“三农”对接起来抓,开启热科院服务“三农”工作新的又一示范窗口。热科院如果连自己基地都做不好,更不值一看,又如何让农民朋友们心悦诚服呢?因此组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活动,目的是推进热科院院内各单位的基地建设,使各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能达到引领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需求。让许多未从谋面的同事在讨论中认识、认识中交流、交流中提高,事实也是如此,你看大家调研时各抒己见,座谈会上畅所欲言,激情洋溢,氛围轻松活泼,这些都是热科院特色丰厚的科研文化组成部分。 

见闻之三,南亚所科研及服务独树一帜 

  南亚所是热科院在广东湛江的单位,为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简称,是农业部下属从事南亚热带作物研究的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位于湛江湖光岩风景区,在雷州半岛可是闻名遐迩。该所科研试验设施近万平方米,科研试验基地面积达200多公顷,共收集保存了南亚热带植物139个科1437个种的种质资源3000余份,成为国内收集和保存南亚热带作物种类最丰富的单位之一,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菠萝、剑麻等种质资圃,是热科院走出岛外及连接内地热区的前沿阵地。 
  享誉雷州半岛的“科技小院”是南亚所、中国农大和天脊煤化工集团三方共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平台,也是南亚所服务“三农”创新争优的典例。成立两年多来,三方各派出相关科技人员长期驻守乡村,在香蕉、菠萝、蔬菜等作物上开展水肥一体化和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服务地方农业,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在徐闻县甲村建立的“科技小院”,类似于北京四合院,记者看到院落中果树成荫,四周墙上张贴着图文并茂的试验基地建设情况和科普知识,以及试验展示,屋内摆放着各种科技书籍,浓浓的科普气息如春风拂面。今年4月14日,由热科院南亚所与中国农大等共建单位还在徐闻县组织召开 “徐闻基地——科技小院”产学研融合交流会,农业部农技中心、广东省农业厅、湛江市科技局、湛江市农业局、徐闻县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也出席到会。研讨会围绕以“科技小院”为平台的产学研融合的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内容展开,认真听取了常驻甲村的中国农大研究生对田间试验和科技小院建设情况的介绍,并与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交流田间生产情况。会上还举行了徐闻县前山镇甲村农民田间学校典礼,湛江市科技局、农业局分别为甲村村委支部书记、副书记颁发徐闻基地甲村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和副校长聘书。南亚所所长、徐闻基地总指挥谢江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激情地说,产学研三位一体共建“科技小院”和“田间学校”,是南亚所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践行“农业科技促进年”,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的实际行动,是将科研、技术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总结农户的高产经验,发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建立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的一种服务“三农”的求实创新。 
  前不久,四川攀枝花市的“新农学校”就组织长期在农村开展科技培训的教师一行15人,来到南亚所考察交流后对该所是备受推荐。新农学校常务副校长乔宝认为,南亚所是我国热带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具有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一流的人才队伍,在解决我国热带地区特别是四川攀枝花地区芒果产业的关键性科技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晚熟芒果、菠萝和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据了解,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是近年来攀枝花市新成立的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素质,与校外科研院所沟通、交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让科研成果适时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基层党建为主的农村培训机构,很受当地农民欢迎。攀枝花芒果产业的发展与技术提升,与热科院派出的专家作用紧密相连。八十年代后期,以何康老部长、卢良恕院士、黄宗道院士为首的专家考查团考察了四川攀枝花地区,认为该地区适合发展芒果,热科院当时就派出多名专家到了该地区,引进芒果新品种,培训农民技术员,办培训班,发展到今天的新农学校的开办,南亚所始终都派有专家进驻。谢江辉对攀枝花新农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南亚所将继续以新农学校为主,开展科技成果推广,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攻关。为此,双方还签署了多项科技推广合作协议。  

见闻之四,协作网理事会延伸到了地头 

  刚刚在广西南宁举行的 “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理事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就为热科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业内外评价为“规模不大规格高,时间不长时效长”!开幕当天,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及广西自治区领导危朝安、陈章良等都到场祝贺并出席讲话。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农业部、科技部等主管单位及部门的负责人也特邀到会。会议仅两天,活动范围却纵横上百公里,与会代表们一起深入到了广西农科院南宁郊县甘蔗基地和香蕉基地的田间地头。在参观调研过程中,互相交流最起劲的要属各热区省份农科院的负责人,同属热区而物种土壤及技术的差异成了最多的话题。尤其在分组讨论事项中,就概括如何构建热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研讨发展热带特色产业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等议题,代表们是进言献策言无不尽,给本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承办单位之一的广西农科院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是为了加强热带地区“三农”服务工作,强化我国热带地区科技创新的大协作、大联合,更有效地推进热带地区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自2009年成立了“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将华南九省(区)农科、教科力量、涉农大型企业汇集在一起,由各省农业主管部门为组织协调机构,形成了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同时,协作网成立了协作网理事会,协作网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农业部直属的科研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热科院是协作网的理事长单位,该院王庆煌院长为理事长。热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协作网工作,把服务我国热区“三农”视为已任。多年来,热科院默默无闻地做好所在地海南省的科技服务“三农”工作外,还在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及四川的攀西地区配合当地做好各项服务“三农”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出席这次协作网南宁会议的张桃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形势下,协作网需要做好与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衔接,发挥好地区农科院所和综合实验站的组织优势,联合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热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大产业技术集成推广的力度,把地区优势转变成区域优势,把单项技术转变成集成技术,不断探索热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服务热区三农的新模式,这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引领和支撑热区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热带地区总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涉及到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九个省区。这块土地独特的光、温、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的“果盘子”和冬天的“菜蓝子”基地。2011年热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19.2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579万吨,成为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地,以香蕉为代表的热带水果37.2万公顷,总产量达992万吨,分列世界第二位和第二位。以天然橡胶、木薯、甘蔗、棕榈和热带水果等热带作物为标志的热带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带农产品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也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地位,而引领热带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及服务“三农”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原载自《农民日报》 http://www.farmer.com.cn/kjpd/dtxw/201209/t20120919_750116.htm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服务“三农”见闻

  作者: 农民日报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洒向热区都是爱 

  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简称“热科院”)始终坚持产业导向,突出热带产业要求,不断强化自主创新,支撑和引领着我国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尤其在服务三农上更是不遗余力,上下一心,纵横交错,内外兼修。品资所、橡胶所、生物所、香饮所、南亚所等所既是热科院旗下的副院级单位,又是院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先遣队,其业务与社会影响早已超出自身功能范畴,成为院内的五大金刚。每所是独立的,但科研项目以及服务又是交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凡属于三农技术问题,农民无论找到哪家所的专家,都能得到满意的解答。院长王庆煌、副院长刘国道等就是从这些所里走出来的精英,王庆煌是香草兰技术权威,刘国道是牧草业专家。作为院领导,他们深谙基层所服务“三农”的重要性与技术支撑性,因此,分别还兼任院服务“三农”小组组长与副组长。自院校分离以后,热科院在结构上、功能上也作了部分改革与完善,如成立了基地管理处,把基地建设、服务“三农”、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归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大的举措,一改服务“三农”等工作过去没有独立部门操作执行的做法。很快此项综合服务工作得以紧抓不懈、细致到位和积极推进,从而使分家后的热科院短短几年在有目共睹中发展与壮大。 

见闻之一,院领导常领专家下乡村 

  在2月27日热科院启动“百名专家兴百村”科技行动和“绿化宝岛”行动上,院长王庆煌指出,实施“百名专家兴百村”行动对有效促进农业科研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逐步提高农业科技支撑功能、引领农业科研产业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他表示,热科院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等优势,重点在儋州、中部市县、乐东等地选好试范村。王庆煌对记者说,热科院还将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持续、有效的“一对一”科技入户服务、示范和帮扶行动,通过以点带面,达到做好一村、带动一镇、辐射全市的示范推广作用,全力推动海南新农村建设和热带现代农业发展。并鼓励广大科技人员深入农村一线,发挥专业特长,帮助农民致富。活动一结束,王庆煌就亲自带领橡胶、瓜菜、香草兰、病害防控等方面的农业科技专家,前往琼海市和屯昌县乡镇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到达琼海大路镇香饮所科技示范基地时,这时天空早飘起了雨丝,看到基地还有那么多自发而来的农民在企盼他的技术讲解时,王庆煌也顾不上什么客套,张口就从如何防控雨水及香草兰病虫害说起,并手把手向农民传授一些关键技术问题,部分农民都早熟悉他了,现场科教一点不受雨天影响。 
  王庆煌告诉记者,从事农业科研就是一个常与泥土打交道的活儿,有苦更有乐,俯下身段才会创造出成效。他说,工作再忙自己一年也挤出三分之一的时间搞科研,必须的。热科院正因为有院长王庆煌这样的标杆领头,近年来所呈现的浓厚的科研氛围就反映了该院正处在又好又快的发展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出类拔萃的热带作物方面的专家在国家现代农业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对支撑和引领起热带现代农业功不可没,如橡胶专家黄华孙、木薯专家李开棉、香蕉专家金志强,南药专家王祝年、植保专家彭正强,菠萝专家孙光明、香辛料作物专家邬华松、蔬菜专家杨衍等等。3月初,记者随同专家组科技下乡到屯昌县枫木镇时,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农民见到专家就象见到亲人似的,有的握手拥抱,有的却干脆把专家们往家里拽。拽去不一定为了咨询,而是想感激一下专家。这是农民另类的待客方式,是专家的技术让他们致富了,他们无非想表示点什么,听说专家们要到,许多村民便开始杀猪宰羊,并拿出家里特酿的酒来,其热情场面非常感人。 

见闻之二,开启服务三农的又一窗口 

  为充分发挥院试验示范基地在服务“三农”、科技推广中的作用,加强基地“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园林化”的建设,打造一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对热区农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试验示范基地,引领和带动热区产业升级,实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热科院全院土地总面积4500多公顷,仅儋州院区就有3500公顷,其余的是湛江、文昌等处的基地。儋州试验场无疑是院最大的地主,场长龚康达对记者说,场部的试验示范基地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与服务产业、服务“三农”紧密相关不可分割的,在分工管理上我们毫不马虎,在科技创新上也是不断探索。品资所所长助理杨衍说,基地建设是以加速科研成果研发与示范服务“三农”为目的,该所的科研用地就是按科研示范区、种质圃区、科研试验区和植物园区等功能区进行划分建设,并制定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基地。目前,以儋州院区为中心,热科院在海南及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已建或在建的试验基地共有43个,示范基地92个,其中部级热带作物标准化生产示范园5个、种质资源圃18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1个。 
  基地管理处是热科院运筹帷幄、服务“三农”的中枢部门,该处负责人方佳是一个在院科技处、信息所、院办等部门主管过的老同志,业务、协调、运作、策划、以及承上启下的统筹综合能力,很受院领导器重与基层所的敬重。在热科院许多服务“三农”的系列活动中,都可以见到他的身影,他事事事必躬亲的做事风格,为热科院服务“三农”创先争优工作赢得了良好的声誉。7月上旬,基地管理处就组织策划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基地建设调研会,本报记者也应邀到场。热科院各所基地办及与基地有关联的部门负责人员到会,进行会议论坛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把儋州、兴隆、文昌、湛江几处热科院基地串联起来,形成类似旅游线路,大观摩大对比大交流,使许多与会的同志获益匪浅,很希望这样的活动每年能主办一次。 
  在去湛江基地途中,方佳对记者说,示范基地是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的一个关键点,院领导对基地建设与服务“三农”很重视,一直希望我们能找到切合点把基地建设和服务“三农”对接起来抓,开启热科院服务“三农”工作新的又一示范窗口。热科院如果连自己基地都做不好,更不值一看,又如何让农民朋友们心悦诚服呢?因此组织这么一次大规模的活动,目的是推进热科院院内各单位的基地建设,使各研究所试验示范基地能达到引领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需求。让许多未从谋面的同事在讨论中认识、认识中交流、交流中提高,事实也是如此,你看大家调研时各抒己见,座谈会上畅所欲言,激情洋溢,氛围轻松活泼,这些都是热科院特色丰厚的科研文化组成部分。 

见闻之三,南亚所科研及服务独树一帜 

  南亚所是热科院在广东湛江的单位,为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的简称,是农业部下属从事南亚热带作物研究的国家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位于湛江湖光岩风景区,在雷州半岛可是闻名遐迩。该所科研试验设施近万平方米,科研试验基地面积达200多公顷,共收集保存了南亚热带植物139个科1437个种的种质资源3000余份,成为国内收集和保存南亚热带作物种类最丰富的单位之一,已建成全国最大的芒果、菠萝、剑麻等种质资圃,是热科院走出岛外及连接内地热区的前沿阵地。 
  享誉雷州半岛的“科技小院”是南亚所、中国农大和天脊煤化工集团三方共建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平台,也是南亚所服务“三农”创新争优的典例。成立两年多来,三方各派出相关科技人员长期驻守乡村,在香蕉、菠萝、蔬菜等作物上开展水肥一体化和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服务地方农业,致力于农民的增收致富。在徐闻县甲村建立的“科技小院”,类似于北京四合院,记者看到院落中果树成荫,四周墙上张贴着图文并茂的试验基地建设情况和科普知识,以及试验展示,屋内摆放着各种科技书籍,浓浓的科普气息如春风拂面。今年4月14日,由热科院南亚所与中国农大等共建单位还在徐闻县组织召开 “徐闻基地——科技小院”产学研融合交流会,农业部农技中心、广东省农业厅、湛江市科技局、湛江市农业局、徐闻县农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也出席到会。研讨会围绕以“科技小院”为平台的产学研融合的技术研究、示范、推广等内容展开,认真听取了常驻甲村的中国农大研究生对田间试验和科技小院建设情况的介绍,并与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交流田间生产情况。会上还举行了徐闻县前山镇甲村农民田间学校典礼,湛江市科技局、农业局分别为甲村村委支部书记、副书记颁发徐闻基地甲村农民田间学校校长和副校长聘书。南亚所所长、徐闻基地总指挥谢江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很激情地说,产学研三位一体共建“科技小院”和“田间学校”,是南亚所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践行“农业科技促进年”,实现“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的实际行动,是将科研、技术示范推广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通过总结农户的高产经验,发现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开展研究并建立高产高效试验示范基地的一种服务“三农”的求实创新。 
  前不久,四川攀枝花市的“新农学校”就组织长期在农村开展科技培训的教师一行15人,来到南亚所考察交流后对该所是备受推荐。新农学校常务副校长乔宝认为,南亚所是我国热带农业科研的国家队,具有拥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一流的人才队伍,在解决我国热带地区特别是四川攀枝花地区芒果产业的关键性科技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较强的晚熟芒果、菠萝和香蕉等热带、亚热带水果生产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据了解,新型农民培训学校是近年来攀枝花市新成立的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升农民素质,与校外科研院所沟通、交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让科研成果适时转化为生产力,加强基层党建为主的农村培训机构,很受当地农民欢迎。攀枝花芒果产业的发展与技术提升,与热科院派出的专家作用紧密相连。八十年代后期,以何康老部长、卢良恕院士、黄宗道院士为首的专家考查团考察了四川攀枝花地区,认为该地区适合发展芒果,热科院当时就派出多名专家到了该地区,引进芒果新品种,培训农民技术员,办培训班,发展到今天的新农学校的开办,南亚所始终都派有专家进驻。谢江辉对攀枝花新农学校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南亚所将继续以新农学校为主,开展科技成果推广,进行广泛的科学研究和攻关。为此,双方还签署了多项科技推广合作协议。  

见闻之四,协作网理事会延伸到了地头 

  刚刚在广西南宁举行的 “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理事会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就为热科院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被业内外评价为“规模不大规格高,时间不长时效长”!开幕当天,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及广西自治区领导危朝安、陈章良等都到场祝贺并出席讲话。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农业部、科技部等主管单位及部门的负责人也特邀到会。会议仅两天,活动范围却纵横上百公里,与会代表们一起深入到了广西农科院南宁郊县甘蔗基地和香蕉基地的田间地头。在参观调研过程中,互相交流最起劲的要属各热区省份农科院的负责人,同属热区而物种土壤及技术的差异成了最多的话题。尤其在分组讨论事项中,就概括如何构建热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研讨发展热带特色产业需解决的重大关键问题等议题,代表们是进言献策言无不尽,给本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及承办单位之一的广西农科院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是为了加强热带地区“三农”服务工作,强化我国热带地区科技创新的大协作、大联合,更有效地推进热带地区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自2009年成立了“全国热带科技协作网”,将华南九省(区)农科、教科力量、涉农大型企业汇集在一起,由各省农业主管部门为组织协调机构,形成了科技大联合大协作局面。同时,协作网成立了协作网理事会,协作网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农业部直属的科研单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队。热科院是协作网的理事长单位,该院王庆煌院长为理事长。热科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协作网工作,把服务我国热区“三农”视为已任。多年来,热科院默默无闻地做好所在地海南省的科技服务“三农”工作外,还在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省及四川的攀西地区配合当地做好各项服务“三农”工作,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评价。出席这次协作网南宁会议的张桃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新形势下,协作网需要做好与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的有效衔接,发挥好地区农科院所和综合实验站的组织优势,联合打造具有代表性的热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加大产业技术集成推广的力度,把地区优势转变成区域优势,把单项技术转变成集成技术,不断探索热区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服务热区三农的新模式,这对加快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引领和支撑热区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非常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我国热带地区总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5%,涉及到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等九个省区。这块土地独特的光、温、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稀缺资源,使其成为我国的“果盘子”和冬天的“菜蓝子”基地。2011年热区冬季瓜菜种植面积达到119.2万公顷,总产量达到2579万吨,成为我国冬季瓜菜的主要供应地,以香蕉为代表的热带水果37.2万公顷,总产量达992万吨,分列世界第二位和第二位。以天然橡胶、木薯、甘蔗、棕榈和热带水果等热带作物为标志的热带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带农产品在参与国际竞争中也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地位,而引领热带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及服务“三农”更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原载自《农民日报》 http://www.farmer.com.cn/kjpd/dtxw/201209/t20120919_750116.ht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