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南植物园
历史总会留下烙印,恰如植物的生长,即使枝叶散尽,树木被伐,也有根,深埋在记忆的土壤中。于是,在人们的记忆里,在黑白相片上,总有那么一些经典的历史瞬间定格。3座植物园存留的许多黑白老相片,记录了共和国领导人的风采,记录了他们对植物园倾注的心血与关注。
今天,跟随那宝贵的黑白照片,重温植物园曾经的历史片段。

郭沫若视察南亚热带植物园。 李幸璜 翻拍
热带植物不仅极富特色,经济价值也很高,有很多植物,还是国家战略物资,是新中国为了冲破经济封锁,大力发展的战略性经济作物。比如橡胶、油棕等。
所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建设的3座热带植物园———海南热带植物园、兴隆热带植物园和南亚热带植物园,从建设以来,就受到新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他们不仅关心植物园的建设,出国考察时帮植物园收集珍稀的热带植物,还亲自到植物园考察,指导植物园的发展。
周恩来、邓小平、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国家领导人,都曾先后到这3座植物园考察,留下不少佳话与传奇。

1963年朱德视察湛江南亚热带植物园。 李幸璜 翻拍
周恩来题字激励科研人员
“儋州立业,宝岛生根”的题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在一个相当长的特殊时期内,鼓舞着两院广大科研人员、师生员工艰苦奋斗,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
这题词是1960年2月9日,周恩来总理考察原热作两院和海南热带植物园时题写的。
热科院已退休定居在湛江的喻鸿飞老人,当时曾参与接待周恩来总理的工作。喻鸿飞告诉记者,1960年,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两院当时在科研、教学等工作上、生活上也非常困难。
“总理的到来,稳定了大家的情绪,鼓舞了两院科研人员的士气。”喻鸿飞说,周恩来参观了建设中的海南热带植物园,鼓励大家克服困难,艰苦创业,为建设新中国多出科研成果。
喻鸿飞回忆,两院接到周总理即将前来视察的通知后,专门开会研究如何接待周总理,除了精心安排组织好总理在两院视察参观的内容和路线外,还决定请周总理品尝热带粮食植物———木薯制作的食品。制作木薯糕点的任务,交给了时任副院长的吴修一夫妇身上。
吴修一的母亲是潮洲人,善于做各种各样的糕点。“母亲制作的木薯糕点,先将木薯磨成粉;然后像和面一样调好,作成木薯饼,再将绿豆等杂粮煮熟后捣烂,填进木薯饼里当馅,再上锅蒸熟。”吴老说,这样制作出来的木薯糕点,粘粘的、甜甜的,很可口。
吴老告诉记者,接到为总理制作木薯糕点的任务后,出于保密需要,吴修一并没有告诉母亲木薯糕点是为总理做的,他只对母亲说要用来招待朋友。当晚,吴老的母亲连夜为周总理制作了10多个木薯糕点。
第二天,总理来视察时,吴老将木薯糕点蒸热,由警卫员送到会客室请周总理品尝。周总理对木薯点心非常感兴趣,连着吃了好几个。总理秘书怕总理吃坏了肚子,提醒他少吃点。周总理风趣地说:“这是好东西,多吃一块,没有关系嘛。”
晚上,周恩来总理住在当时的儋县县委招待所,两院领导请总理题词,总理想了想说:“好,你们明天来取。”翌日凌晨,周总理挥毫写下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八个大字。

1960年周恩来考察海南热带植物园时,品尝木薯糕点。

1960年邓小平视察兴隆热带植物园。
刘少奇、邓小平与兴隆热带植物园
1959年11月22日,刘少奇和王光美一行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大将、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以及中共海南行政区党委第一书记林李明等人陪同下,从三亚前往海口,途中到万宁兴隆参观视察。
刘少奇个子高大,头发灰白,穿着一件白衬衣,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在随行人员和兴隆华侨农场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植物园的咖啡种植地。他一边仔细察看高产咖啡生长情况,一边倾听热带作物技术员的介绍。
时值冬季,刘少奇主席头戴着一顶大草帽,细心地察看长势喜人的咖啡。他走近一株结满果实的咖啡前,看着长条枝上缀满一颗颗红玛瑙一样的咖啡果,脸上写满笑容。尔后,又用右手拿起有关热带作物研究资料来聚精会神地查阅,不时地用左边那只夹着烟管的手点划着,提问着。
据香饮所的老专家回忆,当时,随行采访的海南日报记者潘干为刘少奇拍照,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相片上,刘少奇左手拿烟,右手抚摸咖啡的叶子,仔细倾听技术员介绍咖啡的生长情况。他对热带作物产业发展的关注之情,跃然黑白相纸上。
1960年1月31日上午,邓小平与夫人卓琳和彭真、李先念、杨尚昆等中央领导一行,在中共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等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从三亚驱车到万宁县视察和调研。
邓小平视察完兴隆华侨农场后,决定到热带植物种植园(现在的兴隆热带植物园)视察。当时要经过一个小水塘,随行工作人员要背他过去,邓小平即刻表示:“不要背,我自己过去。”说罢,便挽起裤管,跟着大家涉水走过水塘,朝植物园走去。
邓小平走进植物园,认真察看了热带水果基地和药用植物等近200种热带植物,他高兴地说:“兴隆气候温和、风调雨顺、土地肥沃,是发展热带作物得天独厚的好地方,应该好好地发展起来。”
邓小平此行,对海南独特的热带自然资源印象十分深刻,感到海南岛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他回京后,即和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讨论决定,由中央增拨大量资金和物资,支持海南发展热带作物。

在热科院55周年院庆上,89岁的吴修一讲述1960年与周恩来合影的经过。 苏晓杰 摄

1959年刘少奇参观兴隆热带植物园。
朱德鼓励收集能源树种
南亚热带植物园90岁的退休老专家庞廷祥回忆,邓小平、刘少奇、彭真、朱德、郭沫若、贺龙都先后考察过南亚热带植物园,而庞廷祥曾全程接待了朱德委员长。
“他很亲切,很平易近人,办事雷厉风行。”庞廷祥,半个世纪过去了,朱德委员长的勉励和风采,依然深深刻印在他心里。
1963年3月3日早晨,一辆黑色红旗牌轿车开到了南亚热带植物园,车上走下一位神采奕奕的老人,正在等候接待的庞廷祥一看,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是朱德委员长!”他立即跑上去迎接,南亚热带植物园的干部职工也闻讯而来,热烈的掌声响个不停。
“当时接到的通知只说有上级领导来视察,我们都不知道是朱德委员长来。”庞廷祥说,朱德下车后,不肯休息,直接到南亚热带植物园参观,由他担任解说。
庞廷祥把建立植物园引种的目的和1958年以来筹建工作做了汇报;把各种植物名称、原产地、经济用途和适应性逐一介绍。朱委员长思想敏捷,听得十分认真。当庞廷祥介绍伊拉克蜜枣时,朱德问:“伊拉克气候炎热,干旱又有低温,引到这里能结果吗? ”
在介绍油楠时,朱德委员长听说油楠树干产油,可作燃料使用。他高兴地说:“我们是能源不足的大国,你们要注意搜集再生能源树种,将来还要研究高产栽培和科学采油方法,要做的事多得很呢! ”
庞廷祥回忆,当他向朱德委员长介绍,南亚热带植物园还引种了不少橡胶树,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准备筛选一些抗寒的橡胶品种,扩大种植面积。朱德立即鼓励:“种好橡胶,发展生产,对于巩固国防很重要。你们要把主要科技力量放在橡胶抗寒高产研究工作上,同时也安排一定的力量对其他作物进行研究。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工作,做出优异成绩,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郭沫若赠送蛋黄果
郭沫若对热带植物非常感兴趣,还为南亚热带植物园赠送了蛋黄果。
那时,庞廷祥任南亚所所长,他陪同郭老参观:“他穿着白衬衣,戴顶帽子。总是微笑着,非常和蔼。对看到的热带植物,都要详细了解这些植物的名称、用途、习性等。”
郭沫若在植物园停留了半天,边走边写诗,给庞廷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南亚热带植物园之前,郭沫若曾到古巴访问过,还带了一些热带植物的果实回来
郭沫若参观结束后,品尝了植物园种植的玫瑰茄。随后,他从裤袋里掏出一颗鸡蛋大小的种子递给庞廷祥,说是从古巴带回的玛美,又名蛋黄果,让植物园试种。
“蛋黄果是一种热带水果,果实里面就像蛋黄一样,吃起来也有鸡蛋的味道,所以叫蛋黄果。”庞廷祥说,当时广东、海南,都没有引种蛋黄果。他非常激动地接过了这颗种子,并向郭老保证一定会好好栽培出蛋黄果。
“第二天我就把这枚蛋黄果种下了。”庞廷祥告诉记者,那枚由郭沫若从古巴带回来的种子后来真的发芽,成长起来,并结出累累硕果。
庞廷祥笑呵呵地说:“46年前,没有蛋黄果种植,现在连湛江街头随时都可以看到小贩叫卖蛋黄果。”庞廷祥说,这得益于郭老当年的馈赠。
而郭沫若在南亚热带植物园写的诗也传下来了:
木瓜累累结株头,初见油棕实甚稠。
茅草香风飘万里,橡胶浆乳创千秋。
咖啡粒分大中小,玫瑰茄供麻饵油。
玛美一枚烦种植,他年硕果望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