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人民日报:“中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
作者:人民日报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3月的布拉柴维尔烈日当头,但距此以南17公里处的贡贝农场,含苞待放的黄秋葵、绿油油的小青菜、挂满藤架的苦瓜,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这里便是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来自中国的甜玉米、空心菜、彩色椒、大棚番茄等数十种果蔬在此生长,承载着改善当地百姓饮食结构、丰富菜篮子的希望。17日下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中国”走进刚果(布)活动中国记者团一行来到这里采访。

  “有很多品种是我们国家首次引进,如果不是中国专家的帮助,我想这辈子也不会认识它们,更不可能有口福了。”农业示范中心工作人员古卡斯憨厚地告诉本报记者。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空心菜、苋菜;在这里,他学会了笼养鸡和预防鸡瘟技术。

  刚果(布)地处非洲中西部,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发展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多靠国际社会的支持。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帮助刚果(布)解决粮食安全问题,2009年7月,中刚两国政府签署中国无偿援助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合同。同年9月,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科院)承担的示范中心破土动工,占地约59公顷,具有培育适应当地的新品种、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培训等多种功能。

  2011年4月,首批7名热科院专家抵达示范中心,开始为期3年的技术示范工作。“真是白手起家,自己带种子,建大棚、垦荒地,甚至连窗户、梯子都得自己动手做,还时常没水、停电。”回忆起示范中心创建之初的艰辛,项目中方负责人王永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帮助当地农民学会科学种菜,提高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远离祖国受的这些苦就都值得了。”

  木薯是刚果(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当地种植木薯感染非洲花叶病比较普遍,产量一直很难提高。中国农业专家在对国内外品种进行反复试验和认真总结后,筛选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木薯品种。“我相信通过推广这些优良品种,其品质和产量都会不断提高,能逐渐满足当地百姓的吃饭需要”。王永壮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

  “为帮助当地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我们还在进行蛋鸡集约规模化立体全阶梯式笼养实验。”养殖专家孙卫平说,因为缺乏技术和管理,当地散养的母鸡成活率低,产蛋数量有限。“而笼养实验后,产蛋率大大提高,同时饲养成本下降,鸡蛋营养均衡,鸡粪还作为肥料再利用。”在一旁聆听的古卡斯忍不住插话说,他非常喜欢照顾这些母鸡,看着每天收到不少鸡蛋,自己也很满足。“我们的鸡蛋物美价廉,很畅销。有些村民都提前付钱预约鸡蛋,因为数量有限,怕来晚就买不到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热科院专家还充分利用示范中心的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在去年9月中心举办的首期农业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布拉柴维尔、普尔、布恩扎等省区的19名农民在20天的培训时间里,学会了制作肥料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了木薯种植、收获、贮藏和加工等技术。截至目前,中心已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近60名。“中国专家送来了我们最需要的技术,想我们之所想、供我们之所需,这样的帮助是源于兄弟般的情谊。”刚方负责人、刚果(布)农牧业部官员昂古乌拉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由衷感谢中国政府给予他们的无私援助。王永壮告诉记者,因为想来这里培训的人太多,专家们下一步打算直接去村庄、去田间地头现场辅导农民耕作,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示范中心已经工作1年的马塞维边熟练地给西瓜吊蔓,边和记者聊天说,种了这么多年地,才知道科学种田是发展农业的硬道理。没有中刚的友好合作,没有中国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土地再肥沃也长不好庄稼”。是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给当地农民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粮食安全总有一天也会解决的。”昂古乌拉指着地里的蔬菜有很多憧憬。

  (本报布拉柴维尔3月19日电)

(来源:人民日报)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320/c25408-20845414.html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中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

  作者: 人民日报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3月的布拉柴维尔烈日当头,但距此以南17公里处的贡贝农场,含苞待放的黄秋葵、绿油油的小青菜、挂满藤架的苦瓜,呈现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生机。这里便是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来自中国的甜玉米、空心菜、彩色椒、大棚番茄等数十种果蔬在此生长,承载着改善当地百姓饮食结构、丰富菜篮子的希望。17日下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中国”走进刚果(布)活动中国记者团一行来到这里采访。

  “有很多品种是我们国家首次引进,如果不是中国专家的帮助,我想这辈子也不会认识它们,更不可能有口福了。”农业示范中心工作人员古卡斯憨厚地告诉本报记者。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空心菜、苋菜;在这里,他学会了笼养鸡和预防鸡瘟技术。

  刚果(布)地处非洲中西部,农业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匮乏,发展农业的资金和技术多靠国际社会的支持。为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帮助刚果(布)解决粮食安全问题,2009年7月,中刚两国政府签署中国无偿援助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项目的合同。同年9月,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科院)承担的示范中心破土动工,占地约59公顷,具有培育适应当地的新品种、示范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为有关部门和人员提供培训等多种功能。

  2011年4月,首批7名热科院专家抵达示范中心,开始为期3年的技术示范工作。“真是白手起家,自己带种子,建大棚、垦荒地,甚至连窗户、梯子都得自己动手做,还时常没水、停电。”回忆起示范中心创建之初的艰辛,项目中方负责人王永壮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能帮助当地农民学会科学种菜,提高作物产量,解决吃饭问题,我们远离祖国受的这些苦就都值得了。”

  木薯是刚果(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当地种植木薯感染非洲花叶病比较普遍,产量一直很难提高。中国农业专家在对国内外品种进行反复试验和认真总结后,筛选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良木薯品种。“我相信通过推广这些优良品种,其品质和产量都会不断提高,能逐渐满足当地百姓的吃饭需要”。王永壮信心百倍地告诉记者。

  “为帮助当地农户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我们还在进行蛋鸡集约规模化立体全阶梯式笼养实验。”养殖专家孙卫平说,因为缺乏技术和管理,当地散养的母鸡成活率低,产蛋数量有限。“而笼养实验后,产蛋率大大提高,同时饲养成本下降,鸡蛋营养均衡,鸡粪还作为肥料再利用。”在一旁聆听的古卡斯忍不住插话说,他非常喜欢照顾这些母鸡,看着每天收到不少鸡蛋,自己也很满足。“我们的鸡蛋物美价廉,很畅销。有些村民都提前付钱预约鸡蛋,因为数量有限,怕来晚就买不到了。”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热科院专家还充分利用示范中心的平台,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手把手地教授当地农民种植、养殖技术。在去年9月中心举办的首期农业技术培训班上,来自布拉柴维尔、普尔、布恩扎等省区的19名农民在20天的培训时间里,学会了制作肥料以及防治病虫害的知识,进一步掌握了木薯种植、收获、贮藏和加工等技术。截至目前,中心已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近60名。“中国专家送来了我们最需要的技术,想我们之所想、供我们之所需,这样的帮助是源于兄弟般的情谊。”刚方负责人、刚果(布)农牧业部官员昂古乌拉道出了很多学员的心声,由衷感谢中国政府给予他们的无私援助。王永壮告诉记者,因为想来这里培训的人太多,专家们下一步打算直接去村庄、去田间地头现场辅导农民耕作,更有针对性地为他们排忧解难。

  在示范中心已经工作1年的马塞维边熟练地给西瓜吊蔓,边和记者聊天说,种了这么多年地,才知道科学种田是发展农业的硬道理。没有中刚的友好合作,没有中国专家的悉心指导和帮助,“我们的土地再肥沃也长不好庄稼”。是的,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给当地农民带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技术丰富了我们的菜篮子,粮食安全总有一天也会解决的。”昂古乌拉指着地里的蔬菜有很多憧憬。

  (本报布拉柴维尔3月19日电)

(来源:人民日报)

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320/c25408-20845414.html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