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农民日报:书写在南太平洋上的合作佳话 ——中国热科院援助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15年记
作者:农民日报记者操戈 邓卫哲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19-07-01

编者按

    为落实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共识,3月29日,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成功召开。与会部长围绕“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推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农业务实合作”主题,就农业发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在南太平洋岛国不断延伸,其中,中国热科院持续支持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成为务实合作的佳话。本期我们走近中国热科院与瓦努阿图的故事,期待双方的农业合作更加走向深入。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上,瓦努阿图农林渔生物安全部部长侯赛·内乌(HoseNevu)迫不及待地催促参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橡胶所”)专家组尽快赴瓦推进油棕产业化开发。


        老朋友见面分外亲切。从2005年开始,热科院橡胶所就持续支持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国家农业外交和企业“走出去”。15年来,该所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每年都派出专家赴瓦努阿图开展油棕种植技术援助。


        经过十多年引种试种,热科院橡胶所从9个试种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环境特点的高产稳产油棕品种2-3个,年均鲜果穗产量可达30吨每公顷,形成了配套抗风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建立起1000亩的油棕试验示范基地。在当地培训了一批熟练管理技术人员,结束了瓦努阿图不能种植油棕的历史,为下一步油棕产业化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000000000000.jpg

图为热科院瓦努阿图油棕示范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修叶采果。


        2019年1月,侯赛·内乌部长专门视察了热科院在桑托岛的油棕示范园,他拿着沉甸甸的油棕果串高兴地说,瓦努阿图北方三省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出口型农业产业,而油棕产业化开发是主要选择。


        3月29日,随团参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瓦努阿图试验站、热科院橡胶所油棕研究团队负责人曾宪海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将于今年6月份前再次赴瓦努阿图开展引种油棕品种的试种调查,指导企业开展油棕种植管理等。目前,热科院正与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油棕商业化栽培,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着手开展油棕种苗的培育。计划通过“公司+科技+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1万公顷。


        曾宪海介绍,油棕是公认的世界油王,具有单产高、早结果、易抚管、品质好、用途广等优点,非常符合瓦努阿图国情,并有可能在当地形成新兴的支柱型农业产业。从多年试种的产量来看,每亩每年可产油棕鲜果串两吨,产油量400公斤以上,按当地物价计算,年均亩产值3000元,加上林下经济产业,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


        早在1969年,法国专家就在瓦努阿图试种过油棕,但因品种低劣以及受台风影响和抗风减灾措施不当等原因,认为油棕不适宜在当地种植,1980年停止了所有种植试验。我国的援助试种之所以成功,曾宪海认为,一是因地制宜引种抗逆高产油棕新品种。二是引种前开展了选种试验,确定了品种的适应性及适宜种植区域,特别是选择避风区域种植。三是采取种苗优选和大型全苗移栽技术,保证上山种植的每一株苗都能开花结果。四是采用抗风栽培技术和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总结起来看似容易,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曾宪海2007到2009年在瓦努阿图连续待了两年,之后每年都会去一次。他说,以前通讯不便,每个礼拜只能到市区的办公室打一次固定电话。没有手机,网络连发一份邮件都很困难。当地的生活比较单调,没有任何商业娱乐活动,天天都在大田搞试验研究。


        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国称,为带动瓦努阿图当地农民种植油棕,只要有意愿种植油棕的农民都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种植后由农民进行田间抚管,公司每年每株还给农民35元管理费。投产后,公司按0.14元每公斤果串进行收购。按照每人管理100亩来算,投产后当地农民每年收益约6.2万元,每月收入远高于当地2600多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另外,对于合建农场,则是企业、政府、农民分别按55%∶10%∶35%的比例入股经营。李建国坦言,没有热科院就没有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就没有企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2017年8月,热科院联合国内外企业和当地政府在瓦努阿图桑托岛挂牌成立热科院瓦努阿图农业试验站。试验站以油棕产业化技术为突破口,要建成一个集农林业科技合作研发、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合作平台,积极推动瓦努阿图农、林、牧业发展,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以瓦努阿图为立足点,向其他南太平洋岛国辐射推广。试验站的挂牌成立得到了瓦努阿图相关政府部门、中国驻瓦努阿图使馆、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和中通机械公司等的支持。


1111111.jpg

图为热科院橡胶所科研人员指导瓦努阿图农民修剪管理油棕。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热科院橡胶所副所长谢贵水称,所企合作十五年来,双方迈出了同立项、同攻关、同转化、同建平台的关键步骤,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油棕等方面合作,提升合作层级、打造合作新形态、构建命运共同体,争取早日实现同运营、同受益的目标,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享,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热科院橡胶所将在前期油棕引种试种基础上,积极支持打造标准化油棕种植示范基地及配套油棕初加工技术示范基地,发挥技术引领和效益带动作用,并辐射周边国家。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热科院概况
    • 院领导集体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政策法规
    • 科技热点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合作企业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工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中国热科院在热区典型系统作物中农药的污染特征、影响机制和风险评价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中国热科院“澜湄国家热带果蔬加工与检测合作平台建设”入选外交部全球发展倡议项目库首批项目清单
  • 庆丰收 迎盛会 中国热科院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在行动
  • 中国热科院揭示CC类谷氧还蛋白介导活性氧平衡调控木薯抗旱的分子机制
  • 热科这十年 | 围绕创新链布局设施链 持续强化能力条件支撑
  • 热科这十年 | 发挥科技人才优势资源 高位服务国家科技外交

热区热点

  • 广东湛江:徐闻菠萝熟了!书记县长公开信引客来

  • 广西扶绥成全国首个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机械化率达69%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书写在南太平洋上的合作佳话 ——中国热科院援助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15年记

  作者: 农民日报记者操戈 邓卫哲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19-07-0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编者按

    为落实2018年11月习近平主席与太平洋岛国领导人集体会晤共识,3月29日,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成功召开。与会部长围绕“把握共建‘一带一路’机遇,推进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农业务实合作”主题,就农业发展共同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在南太平洋岛国不断延伸,其中,中国热科院持续支持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成为务实合作的佳话。本期我们走近中国热科院与瓦努阿图的故事,期待双方的农业合作更加走向深入。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太平洋岛国农业部长会议上,瓦努阿图农林渔生物安全部部长侯赛·内乌(HoseNevu)迫不及待地催促参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橡胶所”)专家组尽快赴瓦推进油棕产业化开发。


        老朋友见面分外亲切。从2005年开始,热科院橡胶所就持续支持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发展,积极服务国家农业外交和企业“走出去”。15年来,该所与中国机械设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每年都派出专家赴瓦努阿图开展油棕种植技术援助。


        经过十多年引种试种,热科院橡胶所从9个试种品种中筛选出适宜当地环境特点的高产稳产油棕品种2-3个,年均鲜果穗产量可达30吨每公顷,形成了配套抗风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建立起1000亩的油棕试验示范基地。在当地培训了一批熟练管理技术人员,结束了瓦努阿图不能种植油棕的历史,为下一步油棕产业化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000000000000.jpg

图为热科院瓦努阿图油棕示范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在进行日常修叶采果。


        2019年1月,侯赛·内乌部长专门视察了热科院在桑托岛的油棕示范园,他拿着沉甸甸的油棕果串高兴地说,瓦努阿图北方三省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出口型农业产业,而油棕产业化开发是主要选择。


        3月29日,随团参会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瓦努阿图试验站、热科院橡胶所油棕研究团队负责人曾宪海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将于今年6月份前再次赴瓦努阿图开展引种油棕品种的试种调查,指导企业开展油棕种植管理等。目前,热科院正与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合作推进油棕商业化栽培,已经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始着手开展油棕种苗的培育。计划通过“公司+科技+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种植1万公顷。


        曾宪海介绍,油棕是公认的世界油王,具有单产高、早结果、易抚管、品质好、用途广等优点,非常符合瓦努阿图国情,并有可能在当地形成新兴的支柱型农业产业。从多年试种的产量来看,每亩每年可产油棕鲜果串两吨,产油量400公斤以上,按当地物价计算,年均亩产值3000元,加上林下经济产业,亩产值达5000元以上。


        早在1969年,法国专家就在瓦努阿图试种过油棕,但因品种低劣以及受台风影响和抗风减灾措施不当等原因,认为油棕不适宜在当地种植,1980年停止了所有种植试验。我国的援助试种之所以成功,曾宪海认为,一是因地制宜引种抗逆高产油棕新品种。二是引种前开展了选种试验,确定了品种的适应性及适宜种植区域,特别是选择避风区域种植。三是采取种苗优选和大型全苗移栽技术,保证上山种植的每一株苗都能开花结果。四是采用抗风栽培技术和营养诊断施肥技术,确保高产稳产。


        总结起来看似容易,但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都离不开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曾宪海2007到2009年在瓦努阿图连续待了两年,之后每年都会去一次。他说,以前通讯不便,每个礼拜只能到市区的办公室打一次固定电话。没有手机,网络连发一份邮件都很困难。当地的生活比较单调,没有任何商业娱乐活动,天天都在大田搞试验研究。


        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国称,为带动瓦努阿图当地农民种植油棕,只要有意愿种植油棕的农民都由公司免费提供种苗,种植后由农民进行田间抚管,公司每年每株还给农民35元管理费。投产后,公司按0.14元每公斤果串进行收购。按照每人管理100亩来算,投产后当地农民每年收益约6.2万元,每月收入远高于当地2600多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另外,对于合建农场,则是企业、政府、农民分别按55%∶10%∶35%的比例入股经营。李建国坦言,没有热科院就没有瓦努阿图油棕产业,就没有企业的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2017年8月,热科院联合国内外企业和当地政府在瓦努阿图桑托岛挂牌成立热科院瓦努阿图农业试验站。试验站以油棕产业化技术为突破口,要建成一个集农林业科技合作研发、技术示范与推广、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合作平台,积极推动瓦努阿图农、林、牧业发展,为中国“走出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以瓦努阿图为立足点,向其他南太平洋岛国辐射推广。试验站的挂牌成立得到了瓦努阿图相关政府部门、中国驻瓦努阿图使馆、瓦努阿图棕榈油有限公司和中通机械公司等的支持。


1111111.jpg

图为热科院橡胶所科研人员指导瓦努阿图农民修剪管理油棕。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热科院橡胶所副所长谢贵水称,所企合作十五年来,双方迈出了同立项、同攻关、同转化、同建平台的关键步骤,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双方在油棕等方面合作,提升合作层级、打造合作新形态、构建命运共同体,争取早日实现同运营、同受益的目标,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享,使科技成果真正转化成现实生产力。


        下一步,热科院橡胶所将在前期油棕引种试种基础上,积极支持打造标准化油棕种植示范基地及配套油棕初加工技术示范基地,发挥技术引领和效益带动作用,并辐射周边国家。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catasbgs@126.com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