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大众熟知的费列罗巧克力,包装袋上就有海南赛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南赛诺)研发的水性乳液。这种水性乳液经过特殊工艺形成阻隔保护涂层,可以让巧克力得到更好的保存。
4月17日下午,在海南赛诺研发中心,海南日报记者见到了这款神奇的乳液。看似简单的乳白色液体,其实是一个专利集合体——拥有45件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而且都已获得授权。
“这是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可以被应用到食品包装、数码印刷、美缝剂等产品上。”海南赛诺科技服务部经理徐佳说,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重视知识产权的申请、运用和保护。去年一年2.5亿元的产值里,有八成来自于专利产品的贡献。
海南赛诺是我省近年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手中知识产权的潜力和价值,通过质押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而海南推动全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无异于一个重磅消息,让人看到了“知识产权+金融”的更多可能。
无形资产的巨大潜力
部分发达国家70%以上的财富主要为知识产权,一项技术含量高的专利、一个信誉良好的商标,蕴含的市场价值不可估量
“我们采购的设备多是有专利的,研发注重专利申请与保护,产品销售注重品牌和商标。”徐佳说,之所以把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作为大的产业来布局,就是看到了它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也能不断激励团队创新。至今,海南赛诺已经申请专利254项,被授权的专利有149项。从2015年开始,海南赛诺将部分专利许可给别人使用,从中获得产权收益。
对企业而言,知识产权像盾一样,能够有效抵抗其他企业的“矛”,既能保护自己的产品不被侵权,也能警惕自己的产品侵犯他人的权利。
“知识产权就是无形资产。”省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全博说,无形资产的价值往往比有形资产的价值大得多,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专利、一个信誉良好的商标,蕴含的市场价值都是不可估量的。“初步估计,发达国家财富中,有形资产大概不到30%,其余的70%以上都是智慧产权,这部分多以知识产权为主。所以,企业、院校应更多地追求创造、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不是只有专利权,它涵盖的范围很广,还包括商标权、著作权(版权)、地理标志等,属于民法范畴。1998年4月1日,中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我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开始起步和发展。
“早些年,谈到知识产权,大家第一反应更多的是专利、维权、商标战等等。”省知识产权局的工作人员说,但近几年尤其是去年以来,不管是知识产权服务代理机构,还是企业有关负责人,提到知识产权,大家想到的更多是金融、创新、高质量发展等热词。
观念的转变,缘于时代的发展。中央12号文件为海南的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更高要求,鼓励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
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拥有了更多可能性。全博举例说,专利可以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商标可以助推品牌经济发展,地理标志可以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版权则可以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目前,海南共有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7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8家。政策优势、区位优势正促进海南知识产权事业迅速发展。
知识产权+金融=?
海南推动全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在更高起点探索更多可能
如何把企业的专利、版权等无形资产盘活起来?怎样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探索“知识产权+金融”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思路。
去年,海南思坦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得海口农商银行发放的一笔期限为5年的2500万元贷款,与其他普通贷款不同,公司没有用固定资产作抵押,而是以知识产权质押。
其实,这在海南已不是新鲜事。2014年,海南光信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专利质押,获得银行1000万元贷款,成为海南首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曾公开谈论说,科技创新企业大多都是“轻资产型”的中小企业,普遍具有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产等抵押物不足的特点,也多会因为资金短缺而无法正常开展研发创新、扩大产能。那么,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或基础标的,通过质押或者证券化开展融资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积极调动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保险机构开展专利权质押融资业务,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融合,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截至去年12月底,海南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融资数额已达5.2亿元。
尽管我省知识产权质押金融业务已经得到很大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国家地区以及兄弟省份相比,底子薄、基础弱的情况仍然存在。然而, 2018年12月21日,海南的一个举动在全国引起关注。
这一天,海南推动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成为我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去年,在省知识产权局的组织和推动下,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信达证券历时4个半月时间,推动奇艺世纪知识产权供应链资产支持证券(ABS)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作为这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核心债务人,北京奇艺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获得4.7亿元融资,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海南分公司建设。
什么是知识产权证券化?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区别何在?广东省战略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唐善新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知识产权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相比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最大区别在于基础资产为无形的知识产权。简单来说,就是以知识产权的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撑,发行可以在市场上流通的证券进行融资。知识产权证券化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都属于知识产权金融范畴,发挥着聚集资本、配置资源的功能。
二者的不同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单一渠道的融资,而知识产权证券化是面向社会公开融资,代表着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由实物资本变为知识资本,是“升级版”。目前,知识产权证券化处在知识产权生态金融链条的最顶端。
作为知识产权运营中“皇冠上的明珠”,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日本就开始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有统计数据显示,1997年到2010年间,美国通过知识产权证券化进行融资的成交金额就高达420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超过12%。
如今,知识产权证券化在海南“才露尖尖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省知识产权局主要负责人说,中央赋予了海南新的历史使命,海南知识产权工作要大胆试大胆闯,以制度创新筹划建立以知识产权证券化为导向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推动第二支、第三支甚至更多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站在更高的起点推进海南知识产权运营领域的创新探索。
“样本”背后亟须人才支撑
落地海口的海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将打造一站式知识产权服务平台
在去年举办的海南省首届知识产权五指山论坛上,国内许多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有个共识,认为拥有政策优势的海南作为“试验田”,要在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上有所突破,为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提供新时代“样本”,引领全国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
经过一年的大跨步发展,在经历了全国首支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成功发行,海口入选2018年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后,海南知识产权事业又一次热了起来。
省知识产权协会秘书长陈康感受明显:这一年来,国内外慕名来到海南寻求合作机会的知识产权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多了;省内企业、科研机构对知识产权服务的需求多了,他们期待获得更多融资、转化运营、高价值专利申请相关的深度服务;海南的知识产权“活”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运营知识产权获利。
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涉及的领域专业,牵扯的部门众多。而想要把知识产权盘得越来越活,就要建设与之匹配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目前,海口已经获得中央财政2亿元的资金支持,重点用于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聚焦产业培育高价值专利、促进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培育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业态。
说到如何推动知识产权事业向前发展,在这个行业摸索了十年有余的陈康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可以将其简单总结成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
这5个词概括了不同阶段的知识产权。但知识产权的创造、创新与发展,说到底要由专业的人才来实现。
对目前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这一运用阶段来说,海南要做的事还有很多。不少业内专家的回答都直指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海南要积极引导知识产权评估、交易、担保、典当、拍卖、代理、法律及信息服务等机构进入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市场,加快形成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体系,完善企业和金融机构需求对接机制,加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及人才队伍建设,为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乃至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要真正盘活目前各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还需要更多优秀专业人才的参与。就目前来看,海南的专利代理人队伍仍稍显薄弱。
但也有好消息传来。4月18日,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海南省知识产权协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共同牵头的海南省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正式落在位于海口的海南热科知识产权众创空间,将帮助企事业单位培育一批技术创新水平高、竞争力强的知识产权人才,以及更多高价值专利。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个众创空间其实是一个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省知识产权协会和海口汉普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致力于为省内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便利的物理空间,促进知识产权服务要素的集聚,打造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助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
(本报海口4月18日讯)
总策划:曹健 韩潮光 陈嘉奋 蔡潇
执行总监:齐松梅 许世立
版式设计:张昕
H5统筹:汪洪 冉苗俊 韩静
H5文案:陈旖旎
H5设计:王婉舲
视频拍摄:袁琛
视频剪辑:李玮竞
http://hnrb.hinews.cn/html/2019-04/19/content_13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