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海口5月17日电,5月17日,海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专家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广东、广西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们齐聚海南,为下一步有效防治海南省草地贪夜蛾出谋划策。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易克贤研究员介绍,近期在海南省18个市县已发现该虫危害。会上,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广西、广东等省(区)、海南省植保站及热科院相关单位领导和专家对本省(区)草地贪夜蛾发生、防控工作情况和经验进行了介绍,提出了海南省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建议。该害虫迁飞能力强,在广西一路南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领导高度重视,前期已与海南省农业主管部门和海南省农科院、海南大学等科教单位联合开展了该害虫的调查与防治。
与会人员建议,统筹集中全省植保力量,成立协作组,结合农业农村厅工作,进行全岛普查,弄清草地贪夜蛾的发生地域,危害程度,做好监测预警,充分利用热科院环植所昆虫雷达、远程虫情监测系统等先进设备监测草地贪夜蛾迁飞动态,加强该虫的生物学、生态学、毒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为持续防控该虫做好理论支撑并开展具有一定基础的天敌利用等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尤其是对国家南繁区的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预警,以保障国家南繁生物安全。
据了解,草地贪夜蛾,俗称秋黏虫,是一种原产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杂食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美洲大陆,为害多种作物,在《2017年世界植物现状报告》被国际农业和生物科学中心CABI评为世界十大植物害虫。该害虫自2016年以来在非洲、亚洲呈快速蔓延态势,已入侵到撒哈拉以南的44个非洲国家以及我们的亚洲邻国印度、缅甸、斯里兰卡和孟加拉国,引起广泛关注,为此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18年8月发出全球预警。草地贪夜蛾自1月份在云南为害冬玉米以来,在我国西南等地定殖繁衍并不断蔓延,发生范围逐步扩大。继云南之后,广西4月初以来在全区范围陆续出现为害,近日贵州、广东、湖南也相继见虫,虫情进入快速扩展为害期。截至4月26日,云南、广西、贵州、广东、湖南5省(区)29个市(州)112个县(市、区)查见玉米受害,初步统计发生面积超过12.74万亩。云南普洱、德宏和临沧还发现草地贪夜蛾取食为害苗期甘蔗,发生面积5.52万亩,部分地块受害较重。
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614060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