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在观察灵芝的培植情况
文 记者周文硕 通讯员林燕云
图 记者郑锋
回南天来了,一切湿漉漉的让人心烦。然而,对于灵芝来说,这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13日,记者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灵芝培育基地从该所加工装备研究室主任刘义军口中获悉,“湛江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灵芝,回南天更有利于灵芝子实体的生长”。
尽管湛江拥有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但灵芝的栽培为何没能推广,未能为农民增收呢?
已培育5千多株不同品种灵芝
13日,记者走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灵芝培育基地,一股潮湿的气味扑鼻而来,长相不一的灵芝被塑料袋包裹、整齐地摆放在架子上。它们形状各异,有的像鹿角,有的像小白帽,十分奇特。
为何要用塑料袋包着呢?记者心生疑惑。这时,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塑料袋内装的主要原料是热带农业作物副产物,如木薯茎秆、甘蔗渣、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这些天然的材料构成了灵芝培养基。别看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东西,但是要形成灵芝培养基可不容易,它们需要经过复配、灭菌、冷却处理。随后,灵芝在无菌培养箱内进行接种,接种成功后在暗室环境下培养菌丝。在此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把控好湿度和温度。当菌丝体长满菌袋后,取下菌盖,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刺激菌蕾的形成,调节栽培室的湿度和温度,促进子实体的生长。
刘义军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位于湛江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就开始研究培育灵芝了。2013年后,该研究所正式进入栽培灵芝阶段。“当时我们从外地引进了中华红芝、大红芝、黑芝、美国灵芝、日本灵芝、鹿芝等多个品种。目前,研究所已成功培育了不同品种的灵芝5000多株。”
市民在电视剧中时常常看到的千年灵芝,真存在吗?刘义军表示, 灵芝是一种木材腐生菌,野生状态时生长在地下或地表枯死的树根或树桩上;在枯死的倒木上亦有生长,依靠分解木材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物质作为营养成分进行生长繁殖。由此可知,千年灵芝的说法有待考证。
湛江气候利于灵芝生长
野外灵芝和人工室内栽培灵芝有什么不一样呢?刘义军表示,不是每种野生灵芝都可服用的,另外野生灵芝被发现采集时大多已老化而变质或被虫蛀;若未成熟就被采集,有效成分减少。而人工栽培灵芝的生长条件与采摘时间可控,因而品质较为稳定安全。
干灵芝和新鲜灵芝的营养成分哪个更高?刘义军表示,新鲜灵芝是生长至八九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处于生理生长向生殖生长(即产生灵芝孢子)过渡阶段,积累营养及有效成份最丰富,灵芝孢子近乎成熟但未达到峰值,保健和治疗功效最佳。
新鲜灵芝在种植销售过程中不提取灵芝菌盖上的灵芝孢子粉,孢子粉含量要比干灵芝多几倍,甚至几十倍,营养物质和有效成分要高很多。它是生物活体,所有分子水份充盈,消费者购买后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灵芝在喷发灵芝孢子粉,其品质和功效可保证。
“在一定的光热条件下,只要控制好湿度和温度,就有利于灵芝的生长。”刘义军说,湛江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植灵芝,回南天时更有利于灵芝生长。一般来说,室内栽培的灵芝3至4个月可出产,收获经济利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已在我市布点了4个食用菌(含灵芝)种植示范基地,如雷州半岛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灵芝培育基地、雷州市博怀村扶贫食用菌示范基地。该研究所开展了灵芝深加工研究,开发了灵芝系列产品,如灵芝孢子酒、灵芝茶、灵芝子实体超微粉等产品,以提高灵芝的附加值。
刘义军介绍,灵芝市场每斤的售价从20元至200元/斤不等,灵芝孢子粉400元至600元/斤。而从灵芝孢子粉提取的灵芝孢子油市场售价颇高,约2000元/克。
农户普遍感觉“不安全”
既然湛江的气候适合种植灵芝,为何没有将技术推广至民间,进行大规模种植为农民增收呢?刘义军告诉记者,其实去年曾有一家湛江农企慕名而来,寻求合作,但结果不如人意,成活率只有30%。
记者今天上午联系上了这家农企的负责人陈先生。陈先生回忆起这一次试验的经过。去年年初,他在偶然一次机会获知研究所能够栽培灵芝。他说:“灵芝栽培在湛江,甚至广东来说都比较新鲜。我也了解到,珠三角对灵芝的需求量很大。如果种植成功并能够推广,前景是很好的。” 最终,经多次协商,研究所同意提供技术支持。兴致冲冲的陈先生选择在自家的毛坯房简单地设了个小型的“实验基地”尝试种植。
“一开始研究所提出,毛坯房没有相应的消毒设备,建议先在所内接种成功后再移植进来。”陈先生说,“但经多方考虑,我并没完全听从他们劝告,加上忽视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所以,大部分灵芝子实体受到细菌感染,影响了后期的成活率和产量。”
“灵芝的栽种条件要求比较严格,我个人认为失败的原因是设备投资不够,没能做到灭菌和调控温度湿度。”陈先生说。他不甘失败,打算更换地方栽培,并邀请朋友一起投资。然而,没有人愿意投资,家人也很反对。
“他们都说,没必要拿钱砸到一个陌生的事物上。投资灵芝栽种的想法便不了了之。”陈先生无奈道。他总结,失败原因有三:一资金投入不够;二技术不够;三农民对此感到陌生,“不安全”。
陈先生所遭遇到的这三个问题也正是许许多多田头农民的担忧。到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呢?栽培灵芝真的有那么难吗?本报将继续追踪报道。
http://szb.gdzjdaily.com.cn/zjwb/html/2017-03/16/content_2025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