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海南日报:林下种牧草养牛 不割胶也能“生金”
作者:海南日报 来源:海南日报 日期:2020-03-26

  (本报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刘倩 实习生 吴宇斐) 日前,在海口市云龙镇红明农场的一片胶林内,农业专家、农企人员正热烈地讨论要如何在胶价走低的情况下,通过循环种植提高胶园利用率,提升胶园收益和胶农收入,推进复工复产。


海南日报报道


  “哪些是适合肉牛吃的草,这些草有什么特质,产量怎么样……”在现场,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总裁李超虚心向农业专家们请教。


  “通俗来讲,王草可以补充牛需要的能量,柱花草可以补充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这些草牛都很爱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的牧草专家们回答。


  为什么会在橡胶林讨论草和牛?近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胶农收入逐年减少,为了“唤醒”胶园土地的利用价值,海胶集团提出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展“亩产万元橡胶综合体”建设,在胶园间作种植牧草、南药、花卉等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增收保胶。


  去年10月开始,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国道带领牧草和橡胶专家在海南瑞橡金鸡岭分公司红明片区的200亩橡胶林隙地种植王草、柱花草等牧草,助力海胶集团发展养牛产业,让这片土地在不割胶的情况下“生金”。


  “这些草好种、好养护,一个月就可以割一茬,产量也很高。”刘国道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了指导当地胶农种草以外,中国热科院的橡胶专家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联合指导海胶集团胶园间作种植,并通过给橡胶修枝等方式,帮助橡胶增产。


  疫情发生以来,胶农范伟良经常到红明农场的这片橡胶林给牧草施施肥、浇浇水,“橡胶林是2014年种下的,收益很低。而间种牧草,种养方法有专家指导,干一天海胶集团还会给140元工钱。”范伟良说,橡胶林下种牧草、养牛是个好方法,即便不割胶,胶农也会有收入。


  再过几天,海胶集团购买的200头肉牛就会到这片胶林中养殖,中国热科院和海胶集团还会逐步深入合作,加快复工复产,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有了热科院专家科学的种养指导,这片胶林未来可以采用循环生态养殖,经过试点推广后,我们逐步可以实现草多、牛多、肥多、胶多,推动海胶集团养牛的全产业链发展。”李超说。


  (本报海口3月26日电)


  海南日报报道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20-03/27/content_7_6.htm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海南日报:林下种牧草养牛 不割胶也能“生金”

  作者: 海南日报   来源: 海南日报  日期: 2020-03-26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本报记者 王玉洁 通讯员 刘倩 实习生 吴宇斐) 日前,在海口市云龙镇红明农场的一片胶林内,农业专家、农企人员正热烈地讨论要如何在胶价走低的情况下,通过循环种植提高胶园利用率,提升胶园收益和胶农收入,推进复工复产。


海南日报报道


  “哪些是适合肉牛吃的草,这些草有什么特质,产量怎么样……”在现场,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胶集团)总裁李超虚心向农业专家们请教。


  “通俗来讲,王草可以补充牛需要的能量,柱花草可以补充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这些草牛都很爱吃。”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的牧草专家们回答。


  为什么会在橡胶林讨论草和牛?近年来,天然橡胶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胶农收入逐年减少,为了“唤醒”胶园土地的利用价值,海胶集团提出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开展“亩产万元橡胶综合体”建设,在胶园间作种植牧草、南药、花卉等作物,实现以短养长、增收保胶。


  去年10月开始,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国家牧草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刘国道带领牧草和橡胶专家在海南瑞橡金鸡岭分公司红明片区的200亩橡胶林隙地种植王草、柱花草等牧草,助力海胶集团发展养牛产业,让这片土地在不割胶的情况下“生金”。


  “这些草好种、好养护,一个月就可以割一茬,产量也很高。”刘国道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了指导当地胶农种草以外,中国热科院的橡胶专家还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联合指导海胶集团胶园间作种植,并通过给橡胶修枝等方式,帮助橡胶增产。


  疫情发生以来,胶农范伟良经常到红明农场的这片橡胶林给牧草施施肥、浇浇水,“橡胶林是2014年种下的,收益很低。而间种牧草,种养方法有专家指导,干一天海胶集团还会给140元工钱。”范伟良说,橡胶林下种牧草、养牛是个好方法,即便不割胶,胶农也会有收入。


  再过几天,海胶集团购买的200头肉牛就会到这片胶林中养殖,中国热科院和海胶集团还会逐步深入合作,加快复工复产,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有了热科院专家科学的种养指导,这片胶林未来可以采用循环生态养殖,经过试点推广后,我们逐步可以实现草多、牛多、肥多、胶多,推动海胶集团养牛的全产业链发展。”李超说。


  (本报海口3月26日电)


  海南日报报道链接:http://hnrb.hinews.cn/html/2020-03/27/content_7_6.ht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