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农民日报:热科院香饮所助力云南绿春县发展胡椒产业兴边富民
作者:农民日报 来源:农民日报 日期:2020-06-16

  一颗小胡椒,带富一方人。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随处可见一栋栋农民发展胡椒产业盖起的“胡椒楼”拔地而起,买下的一辆辆“胡椒车”行驶在乡间小路。


  绿春县地处中越边境,全境均为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有两个特少数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属于“少、边、山、低”地区和国家深度贫困县。上世纪70年代,在多元化发展方针指引下,绿春县引进胡椒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继橡胶之后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同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列入“兴边富民行动工程”予以扶持。


农民日报报道


  经过多年培育,胡椒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累计发展胡椒5.8万亩,农民亩均收益超过4000元,靠胡椒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142户、9929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5%,绿春县也于2020年5月顺利脱贫出列。


  200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云南胡椒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了绿春县发展胡椒近1万亩。


  2012年,绿春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专程带队来海南,找到热科院香饮所寻求技术支持,双方一拍即合,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助力当地胡椒产业发展。协议签订第二年,热科院香饮所便组织指导海南胡椒种植大户短时间内培育出100万株优质种苗,并全程冷链运往绿春县,解决了当地优质种苗短缺的问题。


  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介绍,8年来,热科院香饮所先后与农户合作建立了两个示范种植基地,每年至少两次自费派遣科技人员,深入绿春县各乡镇开展无偿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引导当地农民注重排水防涝和整形修剪,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胡椒产后处理上,专家们还指导当地农户利用自家的屋顶搭建晾晒棚,既能减少被雨淋的风险,又能提高晾晒效率,确保胡椒产后处理品质。


  在主产区骑马坝乡,胡椒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全乡91%的家庭种植,因胡椒脱贫的建档立卡户1192户5457人,占全乡贫困户的81%。骑马坝乡乡长白福现说,现在全乡到处是“胡椒楼”“胡椒车”,是胡椒帮助了这个穷“乡”僻壤脱贫致富。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志强告诉记者,由于胡椒耐存储,非常适合交通不便利地区长期发展,虽然目前价格处于历史低点,但每亩收益仍远高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农民已尝到甜头,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前景。


  杨建峰称,下一步热科院香饮所将与当地政府合作,重点解决农民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技术培训挖掘产量潜力,除此之外,还将在胡椒初加工和产品多元化开发方面加大对绿春胡椒产业的科技扶持,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民日报报道链接:http://szb.farmer.com.cn/2020/20200612/20200612_006/20200612_006_1.htm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农民日报:热科院香饮所助力云南绿春县发展胡椒产业兴边富民

  作者: 农民日报   来源: 农民日报  日期: 2020-06-16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一颗小胡椒,带富一方人。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随处可见一栋栋农民发展胡椒产业盖起的“胡椒楼”拔地而起,买下的一辆辆“胡椒车”行驶在乡间小路。


  绿春县地处中越边境,全境均为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有两个特少数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属于“少、边、山、低”地区和国家深度贫困县。上世纪70年代,在多元化发展方针指引下,绿春县引进胡椒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继橡胶之后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同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列入“兴边富民行动工程”予以扶持。


农民日报报道


  经过多年培育,胡椒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累计发展胡椒5.8万亩,农民亩均收益超过4000元,靠胡椒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142户、9929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5%,绿春县也于2020年5月顺利脱贫出列。


  200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云南胡椒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了绿春县发展胡椒近1万亩。


  2012年,绿春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专程带队来海南,找到热科院香饮所寻求技术支持,双方一拍即合,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助力当地胡椒产业发展。协议签订第二年,热科院香饮所便组织指导海南胡椒种植大户短时间内培育出100万株优质种苗,并全程冷链运往绿春县,解决了当地优质种苗短缺的问题。


  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介绍,8年来,热科院香饮所先后与农户合作建立了两个示范种植基地,每年至少两次自费派遣科技人员,深入绿春县各乡镇开展无偿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引导当地农民注重排水防涝和整形修剪,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胡椒产后处理上,专家们还指导当地农户利用自家的屋顶搭建晾晒棚,既能减少被雨淋的风险,又能提高晾晒效率,确保胡椒产后处理品质。


  在主产区骑马坝乡,胡椒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全乡91%的家庭种植,因胡椒脱贫的建档立卡户1192户5457人,占全乡贫困户的81%。骑马坝乡乡长白福现说,现在全乡到处是“胡椒楼”“胡椒车”,是胡椒帮助了这个穷“乡”僻壤脱贫致富。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志强告诉记者,由于胡椒耐存储,非常适合交通不便利地区长期发展,虽然目前价格处于历史低点,但每亩收益仍远高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农民已尝到甜头,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前景。


  杨建峰称,下一步热科院香饮所将与当地政府合作,重点解决农民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技术培训挖掘产量潜力,除此之外,还将在胡椒初加工和产品多元化开发方面加大对绿春胡椒产业的科技扶持,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民日报报道链接:http://szb.farmer.com.cn/2020/20200612/20200612_006/20200612_006_1.htm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