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海南日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
作者: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通讯员林红生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2-12-29

12月29日,国际四大顶级期刊之一《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在线发表了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乔飞研究员团队最新科研成果“Elucidation of the 1-phenethylisoquinoline pathway from an endemic conifer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中文:海南粗榧1-苯乙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

该成果首次打通了广谱抗癌药物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碳骨架母核生物合成上游通路,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苯乙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上游生物合成通路的争论,为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其中,高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已经纳入我国药典,美国FDA也批准使用。当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主要提取自三尖杉科植物,因该科植物生长极其缓慢,生境狭窄,多处于濒危的边缘,并且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含量极低,从植物中大量提取非常困难。化学合成也未能解决其商业化生产的难题,导致该药品价格昂贵,成为其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

相关研究表明,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属于苯乙基异喹啉类生物碱(PIAs), PIAs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秋水仙碱,三尖杉碱,高刺酮碱。该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碳骨架,但是该碳骨架的生物合成通路一直未能详细勾勒,在研究上尚属空白。

为解决该难题,研究团队选择三尖杉科植物中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海南粗榧作为研究对象,从三尖杉碱合成通路上游通路入手,寻找碳骨架合成的关键基因,借助全长转录组对相关基因进行了逐个验证。通过长期反复实验研究,发现了PIAs碳骨架形成关键酶苯乙基异喹啉骨架合成酶(PSS),其属于一个全新的病程相关蛋白。进而,对PIAs母核上游生物合成中7步共30个基因全部进行了功能验证,最终打通了整个上游合成通路。

此外,团队还对关键节点性化合物4-羟基苯丙醛(4-HDCA)的合成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验证,构建了 “hydroxylation-first”模型,揭示了肉桂酸羟基化后才能生成4-羟基二氢肉桂醛的机制,破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4-HDCA生物合成通路的秘密。合成通路的解析将极大帮助实现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药物的价格,还可以减少从野外采集植物,从而保护野生植物。

同时,研究团队还开展了海南粗榧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已经创建适合液体悬浮培养的细胞系,并且成功诱导产生了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接下来将解决如何提高产量的问题。从三角瓶的实验室研究放大到工业发酵罐,里面还有非常多的工艺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将是团队下一步研发的重点方向。

据悉,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乔飞研究员、何岳东博士和张宇浩硕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孙化鹏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肖易倍教授、赵玉成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赵玉成副教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钟晓红教授团队、海南大学江雪飞教授团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Peter Nick教授团队合作参与了该项工作。项目是从2011年开始研究,历经10余年。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209339120

报道链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海南日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

  作者: 海南日报记者邱江华 通讯员林红生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2-12-29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12月29日,国际四大顶级期刊之一《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 在线发表了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乔飞研究员团队最新科研成果“Elucidation of the 1-phenethylisoquinoline pathway from an endemic conifer Cephalotaxus hainanensis”(中文:海南粗榧1-苯乙基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通路的解析)。

该成果首次打通了广谱抗癌药物海南粗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碳骨架母核生物合成上游通路,解决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苯乙基异喹啉类生物碱上游生物合成通路的争论,为三尖杉酯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具有广谱抗癌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其中,高三尖杉酯碱和三尖杉酯碱已经纳入我国药典,美国FDA也批准使用。当前,三尖杉酯类生物碱主要提取自三尖杉科植物,因该科植物生长极其缓慢,生境狭窄,多处于濒危的边缘,并且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含量极低,从植物中大量提取非常困难。化学合成也未能解决其商业化生产的难题,导致该药品价格昂贵,成为其临床上广泛使用的主要障碍。

相关研究表明,三尖杉酯类生物碱属于苯乙基异喹啉类生物碱(PIAs), PIAs是一类重要的天然产物,主要有3种类型,包括秋水仙碱,三尖杉碱,高刺酮碱。该类化合物具有相同的碳骨架,但是该碳骨架的生物合成通路一直未能详细勾勒,在研究上尚属空白。

为解决该难题,研究团队选择三尖杉科植物中生物碱含量最高的海南粗榧作为研究对象,从三尖杉碱合成通路上游通路入手,寻找碳骨架合成的关键基因,借助全长转录组对相关基因进行了逐个验证。通过长期反复实验研究,发现了PIAs碳骨架形成关键酶苯乙基异喹啉骨架合成酶(PSS),其属于一个全新的病程相关蛋白。进而,对PIAs母核上游生物合成中7步共30个基因全部进行了功能验证,最终打通了整个上游合成通路。

此外,团队还对关键节点性化合物4-羟基苯丙醛(4-HDCA)的合成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验证,构建了 “hydroxylation-first”模型,揭示了肉桂酸羟基化后才能生成4-羟基二氢肉桂醛的机制,破解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关于4-HDCA生物合成通路的秘密。合成通路的解析将极大帮助实现生物工程技术生产三尖杉酯类生物碱药物,不仅可以降低药物的价格,还可以减少从野外采集植物,从而保护野生植物。

同时,研究团队还开展了海南粗榧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已经创建适合液体悬浮培养的细胞系,并且成功诱导产生了三尖杉酯类生物碱,接下来将解决如何提高产量的问题。从三角瓶的实验室研究放大到工业发酵罐,里面还有非常多的工艺问题需要解决,这也将是团队下一步研发的重点方向。

据悉,该论文第一署名单位为中国热科院品资所,乔飞研究员、何岳东博士和张宇浩硕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品资所孙化鹏博士、中国药科大学肖易倍教授、赵玉成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中国药科大学赵玉成副教授团队、湖南农业大学钟晓红教授团队、海南大学江雪飞教授团队、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Peter Nick教授团队合作参与了该项工作。项目是从2011年开始研究,历经10余年。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等项目支持。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73/pnas.2209339120

报道链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团队在《PNAS》发表论文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