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新华社】新春走基层|博士进村 项目扎根——三亚打造“博士村长”工作队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新华社记者罗江、王军锋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3-02-03

三亚迎来忙碌的耕耘季、丰收季。田间地头,时常可见博士们忙碌的身影——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涉农科研人才聚集优势,崖州去年6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机构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创新科技富农服务乡村振兴模式。

2月1日上午,“博士村长”们忙里抽空,来到崖州区政府的一间会议室。“请各位‘博士村长’谈心得、提建议,大家以干货为主!”崖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简短开场后,“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议正式开始。

崖州区乡村振兴“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郭良川 摄

大家介绍起进村调研、工作情况。“城西村土地‘金贵’,村民都种植冬季瓜菜增收。但我们发现,常年单一种植导致连作障碍严重。”城西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说。

团队启动绿肥还田地力提升示范工作。10月到次年1月种瓜菜,2月到4月开展水稻制种,6月到7月种植绿肥作物并还田,8月到10月休耕。科学轮作下,耕地得以“喘口气”。

赤草村有9800亩林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站长魏立民带领团队推广林下养鸡;南山村背靠5A级旅游景区,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将打造集科研、科普、休闲为一体的“海南热带特色动植物基因活体库”……一个个符合实际、聚焦持续增收的项目落地生根。

推动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博士村长”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建设睡莲种质资源圃与新品种繁育基地,研发的睡莲永生花今年有望量产,加快攻关鲜切花保鲜技术……抱古村不仅迎来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村长”工作队,该校50多名师生还驻扎基地工作,投入科研经费60多万元。

“村民看到我们实打实地干、真金白银投入,对拓展睡莲新业态很有信心。”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教授徐迎春兴奋地说。

每隔一两天,临高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中国热科院研究员易克贤都要到村里看看。半年前种下的斑兰散发阵阵幽香,上方搭起的架子将套种百香果。百香果喜光,斑兰在荫蔽条件下更高产。

“立体种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亩产值预计达到3万元。接下来还要引进可可、芦笋。”易克贤满怀期待地说,技术成熟后将向村民推广,利用边角地和农户庭院种植。

“博士村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国热科院博士张起恺每天早上骑着电动车来到临高村,运用物理、生物防控技术防治豇豆病虫害,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村民洪良忠尝到了甜头,豇豆种植周期缩短10天,亩产同比增加1000斤,农药减施一半以上。

易克贤(左)和张起恺(右)在豇豆田讨论病虫害防治方案。新华社记者罗江 摄

亮出成绩的同时,大家也直面难题。“种植户对哈密瓜果斑病认识不足,我们很早发现并提醒,但没得到重视,出现不少烂瓜。”梅西村“博士村长”工作队成员、三亚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中心科研人员潘磊说,打算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科学管理的效果。

潘磊在梅西村检测哈密瓜感染果斑病情况。新华社记者郭良川 摄

研究领域和村庄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产业升级缺乏资金和项目支持,各部门要与“博士村长”加强合作……“博士村长”们畅所欲言,崖州区与会干部一一记录。

“我想多做实事,希望能充分利用好我们的专长和精力。”最后发言的三更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中国热科院研究员陈青建议,进一步明确“博士村长”工作定位,聚焦打造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

“博士村长”们发言后,崖州区委主要负责人热情致谢:“大家是带着情怀、带着技术,甚至带着企业资源来的。几乎每个月都有项目落地,我们感到很振奋!”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他说,接下来要梳理各村庄产业项目、实现清单化,探索以“揭榜挂帅”方式对接项目和团队。各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与“博士村长”形成工作合力。

会议结束已是午饭时间,不少“博士村长”惦记手头工作,来不及留下吃顿工作餐,又匆匆赶回村里。

报道链接:新春走基层|博士进村 项目扎根——三亚打造“博士村长”工作队服务乡村振兴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新华社】新春走基层|博士进村 项目扎根——三亚打造“博士村长”工作队服务乡村振兴

  作者: 新华社记者罗江、王军锋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3-02-03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三亚迎来忙碌的耕耘季、丰收季。田间地头,时常可见博士们忙碌的身影——依托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涉农科研人才聚集优势,崖州去年6月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海南大学等院校机构聘任122名博士人才,组成17个“博士村长”工作队,创新科技富农服务乡村振兴模式。

2月1日上午,“博士村长”们忙里抽空,来到崖州区政府的一间会议室。“请各位‘博士村长’谈心得、提建议,大家以干货为主!”崖州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简短开场后,“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议正式开始。

崖州区乡村振兴“博士村长”工作座谈交流会议现场。新华社记者郭良川 摄

大家介绍起进村调研、工作情况。“城西村土地‘金贵’,村民都种植冬季瓜菜增收。但我们发现,常年单一种植导致连作障碍严重。”城西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海南大学三亚南繁研究院副院长杨小锋说。

团队启动绿肥还田地力提升示范工作。10月到次年1月种瓜菜,2月到4月开展水稻制种,6月到7月种植绿肥作物并还田,8月到10月休耕。科学轮作下,耕地得以“喘口气”。

赤草村有9800亩林地,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站长魏立民带领团队推广林下养鸡;南山村背靠5A级旅游景区,三亚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将打造集科研、科普、休闲为一体的“海南热带特色动植物基因活体库”……一个个符合实际、聚焦持续增收的项目落地生根。

推动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博士村长”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建设睡莲种质资源圃与新品种繁育基地,研发的睡莲永生花今年有望量产,加快攻关鲜切花保鲜技术……抱古村不仅迎来南京农业大学的“博士村长”工作队,该校50多名师生还驻扎基地工作,投入科研经费60多万元。

“村民看到我们实打实地干、真金白银投入,对拓展睡莲新业态很有信心。”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教授徐迎春兴奋地说。

每隔一两天,临高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中国热科院研究员易克贤都要到村里看看。半年前种下的斑兰散发阵阵幽香,上方搭起的架子将套种百香果。百香果喜光,斑兰在荫蔽条件下更高产。

“立体种植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亩产值预计达到3万元。接下来还要引进可可、芦笋。”易克贤满怀期待地说,技术成熟后将向村民推广,利用边角地和农户庭院种植。

“博士村长”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中国热科院博士张起恺每天早上骑着电动车来到临高村,运用物理、生物防控技术防治豇豆病虫害,指导农民科学用药。村民洪良忠尝到了甜头,豇豆种植周期缩短10天,亩产同比增加1000斤,农药减施一半以上。

易克贤(左)和张起恺(右)在豇豆田讨论病虫害防治方案。新华社记者罗江 摄

亮出成绩的同时,大家也直面难题。“种植户对哈密瓜果斑病认识不足,我们很早发现并提醒,但没得到重视,出现不少烂瓜。”梅西村“博士村长”工作队成员、三亚中国检科院生物安全中心科研人员潘磊说,打算建立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科学管理的效果。

潘磊在梅西村检测哈密瓜感染果斑病情况。新华社记者郭良川 摄

研究领域和村庄发展需求不完全匹配,产业升级缺乏资金和项目支持,各部门要与“博士村长”加强合作……“博士村长”们畅所欲言,崖州区与会干部一一记录。

“我想多做实事,希望能充分利用好我们的专长和精力。”最后发言的三更村“博士村长”工作队负责人、中国热科院研究员陈青建议,进一步明确“博士村长”工作定位,聚焦打造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乡村振兴的平台。

“博士村长”们发言后,崖州区委主要负责人热情致谢:“大家是带着情怀、带着技术,甚至带着企业资源来的。几乎每个月都有项目落地,我们感到很振奋!”

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他说,接下来要梳理各村庄产业项目、实现清单化,探索以“揭榜挂帅”方式对接项目和团队。各部门要主动靠前服务,与“博士村长”形成工作合力。

会议结束已是午饭时间,不少“博士村长”惦记手头工作,来不及留下吃顿工作餐,又匆匆赶回村里。

报道链接:新春走基层|博士进村 项目扎根——三亚打造“博士村长”工作队服务乡村振兴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