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作者:未名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日期:2023-02-17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图1)坐落在美丽的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它创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近千亩,是中国唯一从事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八角、肉桂等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

除科学研究外,香饮所还是万宁市的重要科普园区。它先后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名录,2022年5月,又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评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

图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作者摄)

在这里,亭亭玉立的香草兰、排成聚伞状的可可花、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金不换的海南地不容等热带植物会热情地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每年吸引超100万观众来此翻看这本香味扑鼻的“百科全书”。整个园区分为试验示范区、种质保存区、科普培训区和种苗繁育区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凝结着科学家们的心血,也是科学家精神的最好呈现。

“泥腿子科学家”研究香草兰

香草兰试验示范基地是第一个展区。香草兰是一种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藤本香料植物,其果实能生产出高级稀有的香料,被称为“食品香料之王”。上世纪60年代被香饮所的科学家引种于海南,如今这里的每一颗香草兰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泥腿子科学家”王庆煌于1984年加入这里的研究课题组,为了解决香草兰人工授粉的难题,在1986年至1988年的每个开花季,他都抱着被子住到基地,不分白天黑夜,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香草兰开花情况。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的最佳授粉时间,发明了香草兰人工授粉“指压签拨法”,还首创高温发酵生香法,为我国香草兰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示范经验。

不分昼夜对抗椒瘟

世界最古老的调味香料、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种植在第三展区,它们的茁壮成长也和科学家们的细致研究密不可分。为了让胡椒可以顺利地在香饮所安家,张籍香研究员和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起早摸黑地砍茅草、修土地、还去河边挑肥沃的沉积土做肥料。然而再精心的照顾也无法完全避免病害的发生。1964年9月,农场传出令人心焦的消息:那里发生了迅速传播的胡椒瘟病,造成了胡椒大面积死亡。张籍香研究员一头扎进疫病区开展调查以及病原鉴定、病害发生流行的规律研究,进行药剂和大田综合防治的实验。她坚信书本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边学习边实践,写下了一摞摞读书笔记和工作日志,最终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病害控制综合措施。

科技助力面包果上餐桌

上个世纪60年代,海南首次引进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热带木本粮食作物——面包果,但是它在海南的生长并不顺利,直到2007年,只有两棵面包果树在香饮所园区结果。面对这一现状,吴刚副研究员把面包果树的繁育技术作为攻关钻研的目标,从选地、定植、施肥、保水,压条、修枝等方面一点点地深入研究,把面包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逐步了解面包果树的生长习性,不断对它的生育适温进行测试,破解了一道道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他的愿望只有一个:让面包果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一员”。最后他终于成功繁育出了5000多棵可以结果的面包果树,而且把面包果试种到三沙市。面包果产业推动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发展,这项研究更是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

香饮所的科学家用勤劳、智慧推动我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科技事业自立自强,实现了该产业在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们在这里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将科学家精神浸透在一粒粒的种子上,勾勒到一片片绿叶上,用行动表达了对这项科研事业的热爱,也让香饮所成为了闻名于全国的科研院所。香气在这里成为了科技的载体,孕育出的科普之花给予了公众深刻的科学启迪。

(作者:常娟 系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文配图均来自作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报道链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数字科技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作者: 未名   来源: 中国数字科技馆  日期: 2023-02-17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简称香饮所,图1)坐落在美丽的海南省万宁市兴隆镇。它创建于1957年,占地面积近千亩,是中国唯一从事胡椒、咖啡、香草兰、可可、八角、肉桂等热带香辛饮料作物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的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

除科学研究外,香饮所还是万宁市的重要科普园区。它先后入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名录,2022年5月,又被中国科协、教育部、科技部等7部委评为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之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

图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香饮所)(作者摄)

在这里,亭亭玉立的香草兰、排成聚伞状的可可花、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金不换的海南地不容等热带植物会热情地欢迎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每年吸引超100万观众来此翻看这本香味扑鼻的“百科全书”。整个园区分为试验示范区、种质保存区、科普培训区和种苗繁育区等四个区域,每个区域都凝结着科学家们的心血,也是科学家精神的最好呈现。

“泥腿子科学家”研究香草兰

香草兰试验示范基地是第一个展区。香草兰是一种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雨林地区的藤本香料植物,其果实能生产出高级稀有的香料,被称为“食品香料之王”。上世纪60年代被香饮所的科学家引种于海南,如今这里的每一颗香草兰都是他们心血的结晶。“泥腿子科学家”王庆煌于1984年加入这里的研究课题组,为了解决香草兰人工授粉的难题,在1986年至1988年的每个开花季,他都抱着被子住到基地,不分白天黑夜,每隔1小时观察一次香草兰开花情况。经过一次又一次实验,他终于掌握了香草兰的最佳授粉时间,发明了香草兰人工授粉“指压签拨法”,还首创高温发酵生香法,为我国香草兰产业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和示范经验。

不分昼夜对抗椒瘟

世界最古老的调味香料、有着“天堂种子”之称的胡椒种植在第三展区,它们的茁壮成长也和科学家们的细致研究密不可分。为了让胡椒可以顺利地在香饮所安家,张籍香研究员和工人们不分白天黑夜,每天起早摸黑地砍茅草、修土地、还去河边挑肥沃的沉积土做肥料。然而再精心的照顾也无法完全避免病害的发生。1964年9月,农场传出令人心焦的消息:那里发生了迅速传播的胡椒瘟病,造成了胡椒大面积死亡。张籍香研究员一头扎进疫病区开展调查以及病原鉴定、病害发生流行的规律研究,进行药剂和大田综合防治的实验。她坚信书本和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于是边学习边实践,写下了一摞摞读书笔记和工作日志,最终找到了行之有效的病害控制综合措施。

科技助力面包果上餐桌

上个世纪60年代,海南首次引进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热带木本粮食作物——面包果,但是它在海南的生长并不顺利,直到2007年,只有两棵面包果树在香饮所园区结果。面对这一现状,吴刚副研究员把面包果树的繁育技术作为攻关钻研的目标,从选地、定植、施肥、保水,压条、修枝等方面一点点地深入研究,把面包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逐步了解面包果树的生长习性,不断对它的生育适温进行测试,破解了一道道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他的愿望只有一个:让面包果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一员”。最后他终于成功繁育出了5000多棵可以结果的面包果树,而且把面包果试种到三沙市。面包果产业推动了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发展,这项研究更是为粮食安全作出积极的贡献。

香饮所的科学家用勤劳、智慧推动我国热带香料饮料作物科技事业自立自强,实现了该产业在我国从无到有的突破。他们在这里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将科学家精神浸透在一粒粒的种子上,勾勒到一片片绿叶上,用行动表达了对这项科研事业的热爱,也让香饮所成为了闻名于全国的科研院所。香气在这里成为了科技的载体,孕育出的科普之花给予了公众深刻的科学启迪。

(作者:常娟 系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本文配图均来自作者)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报道链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这里的科学家精神“馥郁芬芳”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