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人民日报】“两院”专家忆何康
作者:赵慧阳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3-03-14

海南出版社《把心交给人民》一书辑录了原“热作两院”(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院校长、党委书记何康的家信文稿,这本书里的一封封书信并不止简单地告诉人们,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越二十余年时光,何康一家举家南迁、与“热作两院”人艰苦创业时的同甘共苦,还记录了许多新中国天然橡胶、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开创初期的珍贵历史,字里行间再现了何康在最艰苦的年代扎根海南、艰苦奋斗,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热带农业科技事业的流金岁月。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何康担任原华南“热作两院”院校长、党委书记长达20余年。周恩来总理1960年2月9日来到海南,在听取何康的汇报后,题写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句话从此便成了何康刻在心中、落在实处的信念。他热爱海南的一草一木,把热带农业科技事业装在心里,把这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当作亲人,把海南当成第二故乡。

他说过:“那20年是非常有趣的经历,也是我最为自豪、最为骄傲的一段岁月。在那段岁月里,我和黄宗道等很多科学家一起突破外国专家北纬15°以北的‘植胶禁区’,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还将它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一个世界创举。”

何康回北京任农业部部长期间,对热科院的发展还非常关心。院里多位专家也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学习以何康、黄宗道为代表的老一辈建设者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开创事业,更能廓清当下,构想未来。

郑学勤是在何康到任前就已被抽调到海南工作的科技人员之一,这位年逾九旬的天然橡胶研究专家,至今还在热科院工作。他仍然记得,何康任农业部部长后,每次回到海南,都问他在做哪些新课题,取得哪些科研成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老院长余让水说:“1977年,何康得知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便把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调去从事科教工作。他告诉我一定要脚踏实地,做科研就要做出成果。如果不是他的重视人才和知人善任,就没有后来的我。”

在张籍香研究员的印象中,1959年至1960年研究咖啡课题时,何康会针对科研具体问题,召集课题组每人逐项布置工作,是一位和教职工、学生们干在一处、吃在一处的领导。何康曾叮嘱张籍香:“你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多看书学习,才有办法提高自己。”这句话督促张籍香直到退休后,仍然保持着看书自学的好习惯。

热科院环植所老书记谭家深说,当时何康经常出差,大家都盼着他回到院里,讲讲中央的要求,讲讲他对大家工作的肯定和希望,他就是大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何康长眠于海南这片热土之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心交给人民》真实地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励今人以奋发有为、矢志不渝的气魄勇往直前。

报道链接:“两院”专家忆何康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人民日报】“两院”专家忆何康

  作者: 赵慧阳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3-03-14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海南出版社《把心交给人民》一书辑录了原“热作两院”(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和海南大学)院校长、党委书记何康的家信文稿,这本书里的一封封书信并不止简单地告诉人们,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起,跨越二十余年时光,何康一家举家南迁、与“热作两院”人艰苦创业时的同甘共苦,还记录了许多新中国天然橡胶、热带农业科技事业开创初期的珍贵历史,字里行间再现了何康在最艰苦的年代扎根海南、艰苦奋斗,把最宝贵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热带农业科技事业的流金岁月。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何康担任原华南“热作两院”院校长、党委书记长达20余年。周恩来总理1960年2月9日来到海南,在听取何康的汇报后,题写了“儋州立业,宝岛生根”,这句话从此便成了何康刻在心中、落在实处的信念。他热爱海南的一草一木,把热带农业科技事业装在心里,把这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当作亲人,把海南当成第二故乡。

他说过:“那20年是非常有趣的经历,也是我最为自豪、最为骄傲的一段岁月。在那段岁月里,我和黄宗道等很多科学家一起突破外国专家北纬15°以北的‘植胶禁区’,成功地在我国北纬18°—24°地区大面积种植橡胶,还将它发展成一个巨大的产业,成为一个世界创举。”

何康回北京任农业部部长期间,对热科院的发展还非常关心。院里多位专家也表示,青年科技工作者应当学习以何康、黄宗道为代表的老一辈建设者的优良传统,有助于开创事业,更能廓清当下,构想未来。

郑学勤是在何康到任前就已被抽调到海南工作的科技人员之一,这位年逾九旬的天然橡胶研究专家,至今还在热科院工作。他仍然记得,何康任农业部部长后,每次回到海南,都问他在做哪些新课题,取得哪些科研成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老院长余让水说:“1977年,何康得知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便把我和另外两个同事一起调去从事科教工作。他告诉我一定要脚踏实地,做科研就要做出成果。如果不是他的重视人才和知人善任,就没有后来的我。”

在张籍香研究员的印象中,1959年至1960年研究咖啡课题时,何康会针对科研具体问题,召集课题组每人逐项布置工作,是一位和教职工、学生们干在一处、吃在一处的领导。何康曾叮嘱张籍香:“你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多看书学习,才有办法提高自己。”这句话督促张籍香直到退休后,仍然保持着看书自学的好习惯。

热科院环植所老书记谭家深说,当时何康经常出差,大家都盼着他回到院里,讲讲中央的要求,讲讲他对大家工作的肯定和希望,他就是大家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何康长眠于海南这片热土之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心交给人民》真实地再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激励今人以奋发有为、矢志不渝的气魄勇往直前。

报道链接:“两院”专家忆何康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