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云南网】对话海南”分论坛聚焦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
作者:傅人意 刘晓惠 邱江华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3-03-30

“我听说海南也可以种植榴莲,并将于今年上市。我们可以以‘美味的榴莲’为桥梁,建立东盟与中国海南的合作渠道,推动贸易经济一体化,高效打造农产品消费市场。”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以“一颗海南榴莲”开启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新设想。

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2022年,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2023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如何加强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发展政策对接?如何深化热带农业产学研全产业链合作?与会嘉宾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碰撞,在这些真知灼见中也将促进双方热带农业合作更紧密。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加强粮食领域合作

粮食安全对于全球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与东盟20亿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全球约一半的主食水稻生长在这里。”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认为,要不断提升中国和东盟区域的粮食安全水平,我们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确保粮食安全。

与会嘉宾认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各种地缘冲突、经济发展下滑等多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保护世界粮食安全,保护人们生命安全,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认为,希望能够和东盟利益相关方一道,借助粮食安全治理方面的政策对话能力,实施相关举措促进区域粮食安全,同时通过南南合作打通区域最佳实践共享网络,团结一致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热带粮食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双边农产品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与合作潜力。“但是,本地生产和全球市场的结合,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若经济体量相对较小,面临的挑战则更大。”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南南合作局局长王玮表示,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比如交通、网络、仓储设施、加工工厂等建设,将有利于提升当地农业价值链。

王玮说,除了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之外,市场竞争是多样性的,有机食品、可可豆等原料产品都有机会从中脱颖而出。“我们在中国投资了大量的资源,希望能推动国家之间达成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贸易政策,帮助更多的农民能够获得农业贸易的融资贷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的农业发展。”

发挥RCEP溢出效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一年多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热带农业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亮点。

分论坛上,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何万鸿表示,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以及文化胜地暹粒省,时常看到中国投资者在农业、旅游、文化领域的身影。

当下,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也正在酝酿更多新的合作。周浩黎说,他们将确保东盟作为持续、稳定的包容性经济体,实现更好的增长。他十分期待,RCEP生效后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期待通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落地,将成果体现在贸易数字里。

“东盟是世界热带资源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40%的存量在东盟,但是从贸易质量角度来讲,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隋鹏飞认为,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鱼类、大蒜、柑橘、苹果、调味品等产品。中国从东盟主要进口水果、植物油、水产品、粮食等农产品,若双方提升贸易价值水平,相关贸易额今后5年到7年则有可能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隋鹏飞建议,双方要进一步让RCEP落地释放出更大的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合作开放水平。

共建生产加工标准

近年来,海南加快构建自贸港的政策体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拓展与东盟各国的合作,2022年海南与东盟贸易额达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占海南货物贸易额20%,东盟已经成为海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周浩黎在分论坛上说,海南是东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与中国合作的一大门户,要加强双方高效合作。“东盟与中国可以就榴莲等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建立一套相互认可的标准,共同打造和培育壮大消费市场。”

印尼和海南的合作在不断走深走实。今年2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宣介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和投资新机遇,推动海南与印尼、与东盟深化合作,13个合作项目签约。

何万鸿表示,海南作为中国热带省份,在种植农作物及生产多样化的热带农产品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同时能够应对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今年2月,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和海南省政府举行双边会谈,柬方表示欢迎推动相关部门与海南省开展农业合作,通过投资热带农业产品及其深加工与相关贸易,推动双方在农业方面开展更深更实的合作。

“我们鼓励有兴趣的中国海南投资商进口柬埔寨的农产品到中国市场销售,我们坚信,柬埔寨与海南省之间的合作将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何万鸿充满期待地说。

)

大咖观点>>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合力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今世界,如何促进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全球稳定?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分享了他的观点:“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世界联盟,团结一致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面临的挑战。”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粮食安全的国际组织,保护世界的粮食安全、人们的生命安全是我们重要的使命。”屈四喜介绍,世界粮食计划署投入大量陆运、海运力量在全球粮食的运输上,2022年已有1.5亿人受到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帮助,创下历史新高。

当前,气候变暖、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等全球性危机加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让全球人口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屈四喜认为,世界各国应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使用现代技术解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此过程中,南南合作至关重要,世界粮食计划署也正在与所有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分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

“我们需要的是全球的合作,任何同盟都不可能独立解决这一全球重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世界联盟,我们很乐意与南南、东盟等联盟或国家共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投资,为区域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屈四喜说。

信息技术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屈四喜指出,新的进步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很多粮食安全问题,比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经济最落后地区提升整体农业水平,进行现代农业升级改造。“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构建没有饥饿的世界。”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与东盟深化热带农业领域合作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热带农业科技是保障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和东盟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3月29日,在“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分享了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在热带农业领域合作的成效。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谢江辉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科技部2007年首批授予的示范型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基地,也是海南省首批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海南—东盟热带作物科技合作基地”承担单位。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不断加深在热带农业技术援助、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近5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担了与东盟国家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83项,经费达8000多万元。”谢江辉说,合作内容包括橡胶、香蕉、胡椒、椰子、香草兰等热作栽培、加工和产业化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和基地建设。

在项目带动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与泰国的农业大学、清迈大学、宋卡王子大学、梅州大学,柬埔寨的劳工部、皇家农业大学、柴桢大学、橡胶研究所,马来西亚的理工大学、普特拉大学,印度尼西亚的梭罗大学、万雅佬大学,越南的国家农业大学等东盟国家农业管理政府部门和科教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5份。

“同时,在商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外交部和国际粮食计划署等国家部委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多双边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50余期。”谢江辉说,201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曾邀请菲律宾政府2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来华参加“菲律宾橡胶生产与管理研修班”,培训成果有力支持了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橡胶产业的发展,搭建起中菲热带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

谢江辉还介绍,在通过品种和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柬埔寨合作建立了橡胶树良种良苗生产示范基地,指导培育橡胶树籽苗芽接苗和小筒苗等新型种植苗木等4万株。在东盟国家开展热带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了电动割胶、香蕉枯萎病防控、胡椒标准化生产、高产矮种椰子栽培、沉香整树结香、甘蔗机械化生产和胶乳初加工等10余项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海南日报博鳌3月29日电)

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海南)与东盟农业深度融合路径

经贸带动 科技支撑 合作共赢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以“经贸带动,科技支撑”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海南)与东盟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路径。

“在自然资源方面,海南省与柬埔寨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海南与暹粒省双边的合作非常丰富,并且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英金良说,接下来暹粒省将进一步大力推进与海南省的合作,尤其是把农业作为基础合作领域,再拓展到旅游、投资等领域,“对于我们来说,海南省的农业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方面都遥遥领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通过项目带动合作、通过培训提升能力、通过品种和技术促进产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说,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热带农业技术援助、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中国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谢江辉介绍,从2012年至今,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华南5号、华南9号、华南13号及华南205等品种在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华南5号,面积达300万亩,成为当地的当家品种。

“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粮农组织在数据分析、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实现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指出,农业发展的未来需要建立在科学创新和数字应用的基础之上,为了促进农业创新以及加强全球伙伴关系,粮农组织推出了多项重要的旗舰级倡议,以作为实现农产品系统可持续转型重要的工具。

近年来,粮农组织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热带农业方面的科技合作。张忠军举例说,在2021年,粮农组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备忘录,共同加强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抗疫作物品种育种栽培以及热带作物生产加工等合作,不断促成从良种到良品的转换。

“海南可以作为一个门户,打开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大门。”在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看来,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利用海南与东盟地缘相近等优势,进一步助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

2023年是“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高金洪建议,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在粮食和安全、人员互访、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粮食、肉类以及蔬菜类、果树类等产品上,开展更多具体合作,共赢中国东盟合作黄金年。

报道链接:对话海南”分论坛聚焦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云南网】对话海南”分论坛聚焦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

  作者: 傅人意 刘晓惠 邱江华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3-03-30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我听说海南也可以种植榴莲,并将于今年上市。我们可以以‘美味的榴莲’为桥梁,建立东盟与中国海南的合作渠道,推动贸易经济一体化,高效打造农产品消费市场。”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以“一颗海南榴莲”开启中国与东盟的合作新设想。

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合作的重要领域。2022年,第2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宣布2023年为“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如何加强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发展政策对接?如何深化热带农业产学研全产业链合作?与会嘉宾对此展开了热烈的交流碰撞,在这些真知灼见中也将促进双方热带农业合作更紧密。

3月29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举行“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加强粮食领域合作

粮食安全对于全球稳定至关重要。“中国与东盟20亿人口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全球约一半的主食水稻生长在这里。”农业农村部国际合作司司长隋鹏飞认为,要不断提升中国和东盟区域的粮食安全水平,我们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发展要求我们必须确保粮食安全。

与会嘉宾认为,受全球气候变化、各种地缘冲突、经济发展下滑等多因素影响,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粮食安全迫在眉睫。“保护世界粮食安全,保护人们生命安全,是我们的重要使命。”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认为,希望能够和东盟利益相关方一道,借助粮食安全治理方面的政策对话能力,实施相关举措促进区域粮食安全,同时通过南南合作打通区域最佳实践共享网络,团结一致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在热带粮食领域的合作卓有成效,双边农产品的贸易额不断增长,展现出巨大的发展与合作潜力。“但是,本地生产和全球市场的结合,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若经济体量相对较小,面临的挑战则更大。”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南南合作局局长王玮表示,发展中国家应加大对基础设施投资,比如交通、网络、仓储设施、加工工厂等建设,将有利于提升当地农业价值链。

王玮说,除了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之外,市场竞争是多样性的,有机食品、可可豆等原料产品都有机会从中脱颖而出。“我们在中国投资了大量的资源,希望能推动国家之间达成信息交流,了解彼此的贸易政策,帮助更多的农民能够获得农业贸易的融资贷款,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的农业发展。”

发挥RCEP溢出效应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实施一年多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升级。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热带农业合作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和亮点。

分论坛上,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国务秘书何万鸿表示,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以及文化胜地暹粒省,时常看到中国投资者在农业、旅游、文化领域的身影。

当下,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也正在酝酿更多新的合作。周浩黎说,他们将确保东盟作为持续、稳定的包容性经济体,实现更好的增长。他十分期待,RCEP生效后给双方带来更多的合作机遇,期待通过推动区域合作机制落地,将成果体现在贸易数字里。

“东盟是世界热带资源最集中的地方。目前,中国农业对外投资40%的存量在东盟,但是从贸易质量角度来讲,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隋鹏飞认为,中国主要向东盟出口鱼类、大蒜、柑橘、苹果、调味品等产品。中国从东盟主要进口水果、植物油、水产品、粮食等农产品,若双方提升贸易价值水平,相关贸易额今后5年到7年则有可能达到千亿美元规模。

隋鹏飞建议,双方要进一步让RCEP落地释放出更大的溢出效应,不断扩大合作开放水平。

共建生产加工标准

近年来,海南加快构建自贸港的政策体系,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拓展与东盟各国的合作,2022年海南与东盟贸易额达3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8%,占海南货物贸易额20%,东盟已经成为海南第一大贸易伙伴。

周浩黎在分论坛上说,海南是东盟进入中国市场以及与中国合作的一大门户,要加强双方高效合作。“东盟与中国可以就榴莲等热带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建立一套相互认可的标准,共同打造和培育壮大消费市场。”

印尼和海南的合作在不断走深走实。今年2月17日,海南自由贸易港推介会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举行,宣介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优势和投资新机遇,推动海南与印尼、与东盟深化合作,13个合作项目签约。

何万鸿表示,海南作为中国热带省份,在种植农作物及生产多样化的热带农产品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同时能够应对中国市场巨大的需求。今年2月,柬埔寨农林渔业部和海南省政府举行双边会谈,柬方表示欢迎推动相关部门与海南省开展农业合作,通过投资热带农业产品及其深加工与相关贸易,推动双方在农业方面开展更深更实的合作。

“我们鼓励有兴趣的中国海南投资商进口柬埔寨的农产品到中国市场销售,我们坚信,柬埔寨与海南省之间的合作将遍地开花,硕果累累。”何万鸿充满期待地说。

)

大咖观点>>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合力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当今世界,如何促进粮食安全?如何保障全球稳定?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分享了他的观点:“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世界联盟,团结一致应对全球粮食系统面临的挑战。”

世界粮食计划署驻华代表屈四喜。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证粮食安全的国际组织,保护世界的粮食安全、人们的生命安全是我们重要的使命。”屈四喜介绍,世界粮食计划署投入大量陆运、海运力量在全球粮食的运输上,2022年已有1.5亿人受到了世界粮食计划署的帮助,创下历史新高。

当前,气候变暖、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等全球性危机加剧,冲击全球粮食安全,让全球人口能够获得足够的粮食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屈四喜认为,世界各国应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使用现代技术解决全球的粮食安全。在此过程中,南南合作至关重要,世界粮食计划署也正在与所有相关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分享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方案。

“我们需要的是全球的合作,任何同盟都不可能独立解决这一全球重大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形成世界联盟,我们很乐意与南南、东盟等联盟或国家共同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投资,为区域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屈四喜说。

信息技术正在发生快速的变化,屈四喜指出,新的进步技术能够帮助解决很多粮食安全问题,比如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加高效地帮助经济最落后地区提升整体农业水平,进行现代农业升级改造。“我们将尽一切努力构建没有饥饿的世界。”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与东盟深化热带农业领域合作

海南日报记者 邱江华

热带农业科技是保障热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中国和东盟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内容。3月29日,在“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分享了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在热带农业领域合作的成效。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海南日报记者 宋国强 摄

谢江辉介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是科技部2007年首批授予的示范型热带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基地,也是海南省首批海南—东盟科技合作平台“海南—东盟热带作物科技合作基地”承担单位。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东盟国家不断加深在热带农业技术援助、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近5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承担了与东盟国家相关的国际合作项目83项,经费达8000多万元。”谢江辉说,合作内容包括橡胶、香蕉、胡椒、椰子、香草兰等热作栽培、加工和产业化关键技术试验示范和基地建设。

在项目带动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先后与泰国的农业大学、清迈大学、宋卡王子大学、梅州大学,柬埔寨的劳工部、皇家农业大学、柴桢大学、橡胶研究所,马来西亚的理工大学、普特拉大学,印度尼西亚的梭罗大学、万雅佬大学,越南的国家农业大学等东盟国家农业管理政府部门和科教机构签署合作协议25份。

“同时,在商务部、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外交部和国际粮食计划署等国家部委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多双边热带农业技术培训班50余期。”谢江辉说,201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曾邀请菲律宾政府20名农业官员和技术人员来华参加“菲律宾橡胶生产与管理研修班”,培训成果有力支持了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橡胶产业的发展,搭建起中菲热带农业科技交流合作的桥梁。

谢江辉还介绍,在通过品种和技术促进产业发展方面,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柬埔寨合作建立了橡胶树良种良苗生产示范基地,指导培育橡胶树籽苗芽接苗和小筒苗等新型种植苗木等4万株。在东盟国家开展热带农业新技术推广,示范了电动割胶、香蕉枯萎病防控、胡椒标准化生产、高产矮种椰子栽培、沉香整树结香、甘蔗机械化生产和胶乳初加工等10余项技术,这些技术极大地推动了当地产业发展。(海南日报博鳌3月29日电)

专家学者探讨中国(海南)与东盟农业深度融合路径

经贸带动 科技支撑 合作共赢

海南日报记者 刘晓惠

农业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3月29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对话海南”: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及展望分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以“经贸带动,科技支撑”为主题,共同探讨中国(海南)与东盟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路径。

“在自然资源方面,海南省与柬埔寨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海南与暹粒省双边的合作非常丰富,并且取得了令人喜悦的成果。”柬埔寨暹粒省副省长英金良说,接下来暹粒省将进一步大力推进与海南省的合作,尤其是把农业作为基础合作领域,再拓展到旅游、投资等领域,“对于我们来说,海南省的农业不管是技术还是其他方面都遥遥领先,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通过项目带动合作、通过培训提升能力、通过品种和技术促进产业……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谢江辉说,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在热带农业技术援助、人才培训、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方面与东盟国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中国东盟热带农业合作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谢江辉介绍,从2012年至今,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华南5号、华南9号、华南13号及华南205等品种在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是华南5号,面积达300万亩,成为当地的当家品种。

“作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粮农组织在数据分析、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助力实现全球粮食安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助理代表张忠军指出,农业发展的未来需要建立在科学创新和数字应用的基础之上,为了促进农业创新以及加强全球伙伴关系,粮农组织推出了多项重要的旗舰级倡议,以作为实现农产品系统可持续转型重要的工具。

近年来,粮农组织也在积极寻求与中国在热带农业方面的科技合作。张忠军举例说,在2021年,粮农组织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签署了备忘录,共同加强智慧农业、绿色农业、抗疫作物品种育种栽培以及热带作物生产加工等合作,不断促成从良种到良品的转换。

“海南可以作为一个门户,打开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大门。”在东盟秘书长高金洪看来,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都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可以利用海南与东盟地缘相近等优势,进一步助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关系。

2023年是“中国东盟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合作年”,高金洪建议,可以利用这一契机,加强中国与东盟在粮食和安全、人员互访、技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粮食、肉类以及蔬菜类、果树类等产品上,开展更多具体合作,共赢中国东盟合作黄金年。

报道链接:对话海南”分论坛聚焦中国(海南)—东盟热带农业合作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