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中新网】在金融危机国家助农是什么体验?专访“中国-FAO-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团队队长
作者: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3-06-21

  在中国、斯里兰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南南合作”的“改善斯里兰卡重点水果价值链的生产和商业化”项目下,一群中国热带农业专家正在斯里兰卡开展农业援助,旨在改进和提高该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和商业化,特别是增强香蕉、芒果、菠萝的价值链。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斯里兰卡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出口都严重受挫,斯里兰卡政府于2022年7月5日宣布国家破产。在身陷金融危机的国家助农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连线项目团队队长孙德权,一窥这段充满艰辛、真诚与感动的农业异国援助之行。


  孙德权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果树栽培育种工作26年,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篇,授权专利6项,育成香蕉新品种2个。


“虽然心里有预想,到达后还是有点冲击”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深知农业发展对农民、对国家的重大意义,能代表中国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世界造福人类,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孙德权告诉记者,当初一了解到“改善斯重点水果价值链的生产和商业化”项目,马上就报了名。


  换乘、转机,从太平洋沿岸地区飞抵印度洋岛屿当地机场后,“虽然心里有预想,但真正到达后还是有点冲击。”孙德权坦承,当面包车缓缓从简陋的机场驶出,由于缺乏路灯、反光条等设施,高速路一片漆黑,因此一些专家忍不住嘀咕,“前行的路会不会更黑,援助之行会不会更难?”


  随后,破旧的住宿、频繁的停电、昂贵的生活用品、语言文化与饮食差异、工作方式不同等,一个个挑战接踵而来。刚到当地的前两周,孙德权和另外一位专家组成员就“首阳”了,还有两位专家“复阳”。孙德权说,初期专家组成员在斯里兰卡国内出差、田间调研过程中,因为饮食、气候环境等不适应,“基本上都有过上吐下泻、发烧无力、不得不卧床休息几天的经历”。


“当地老百姓与我们见面时总是面带微笑”


  艰苦的环境与身体的不适让专家们身心饱受折磨,所幸当地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真诚与微笑驱散了阴霾。“当地老百姓非常淳朴,与我们见面时总是面带微笑,科技人员和农民也都很尊敬中国专家,乐于从生活上帮助和照顾我们。”孙德权开心地说道,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专家组很快克服了种种困难,投入到援助工作中。


  孙德权说,专家组9位队员来自热科院麾下不同院所及华中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各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专业特长,进行分工与协作。现如今,9位专家分布在3个不同的驻地,每天都会在群里沟通交流工作方面的问题,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线上视频会议总结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讨论安排下一步工作。


  孙德权介绍,到达斯里兰卡2个多月以来,项目组专家走访了70多个香蕉、芒果、菠萝种植园,20多个水果销售市场以及10多家水果加工企业,实地了解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田间管理、平均亩产、储藏加工、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等问题,为当地热带水果产业找“病灶”、查“病因”、挖“病根”。


  针对当地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种植品种较多,技术水平落后,田间管理不到位等“病因”,专家组采取组培苗种植示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果品储运环节技术指导、研究和制定出口标准等“综合疗法”。


“中国热区科研力量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


  斯里兰卡是中国长期友好国家和稳固的合作伙伴,两国在农业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1952年,中国与斯里兰卡就签署了《米胶协定》,从大米和橡胶开始,开启了中斯在各领域的友好往来。斯里兰卡当前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让项目组专家面对的不单是农业技术问题,还有生产资料供给问题。


  “化肥农药普遍短缺,水果套袋等我们中国常见的种植园耗材更是难寻。”孙德权说,专家们正在为中、斯两国的农业企业搭建桥梁,为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进入斯里兰卡铺平道路。“中国在香蕉、芒果和菠萝等水果的安全、高质、高效生产方面,既有技术储备,也有丰富的生产资料供给,这些都可提升斯里兰卡当地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孙德权介绍,中国热带作物的科研水平、科研力量均处世界领先地位。在热科院领衔下,近年来中国的橡胶、沉香、木薯、香蕉、芒果、菠萝等诸多热带作物种类,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等方面上取得关键进展,既丰富了中国人的“果盘子”,也为世界热带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孙德权说,中国专家在斯里兰卡的付出目前已初现成效。调研过程中部分果园发现的病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合理水肥管理后,果树恢复了应有的生机,长势喜人。当地果农、科技人员、政府部门都充分认可中国专家的工作。


  “相信在各方支持下,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与斯里兰卡人民携手耕种出丰收图景,书写好两国深厚友谊。”尽管工作繁忙,孙德权等专家们每周都会形成中、英文工作简报向各界汇报工作安排和进展。“我们希望通过不间断的简报,更好地记录、推进农业研究与落地转化工作。当然,如果这些工作经历、感悟也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一点灵感、一点思路,那就更好了。”孙德权笑着说。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新网】在金融危机国家助农是什么体验?专访“中国-FAO-斯里兰卡南南合作”项目团队队长

  作者: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3-06-21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在中国、斯里兰卡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南南合作”的“改善斯里兰卡重点水果价值链的生产和商业化”项目下,一群中国热带农业专家正在斯里兰卡开展农业援助,旨在改进和提高该国热带水果的生产和商业化,特别是增强香蕉、芒果、菠萝的价值链。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种种原因,斯里兰卡的经济支柱产业旅游业和农产品出口都严重受挫,斯里兰卡政府于2022年7月5日宣布国家破产。在身陷金融危机的国家助农是什么体验?近日,记者连线项目团队队长孙德权,一窥这段充满艰辛、真诚与感动的农业异国援助之行。


  孙德权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热带果树种质资源收集、鉴定、果树栽培育种工作26年,主持和参与省部级等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科技论文30篇,授权专利6项,育成香蕉新品种2个。


“虽然心里有预想,到达后还是有点冲击”


  “作为一名农业工作者,我深知农业发展对农民、对国家的重大意义,能代表中国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服务世界造福人类,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经历。”孙德权告诉记者,当初一了解到“改善斯重点水果价值链的生产和商业化”项目,马上就报了名。


  换乘、转机,从太平洋沿岸地区飞抵印度洋岛屿当地机场后,“虽然心里有预想,但真正到达后还是有点冲击。”孙德权坦承,当面包车缓缓从简陋的机场驶出,由于缺乏路灯、反光条等设施,高速路一片漆黑,因此一些专家忍不住嘀咕,“前行的路会不会更黑,援助之行会不会更难?”


  随后,破旧的住宿、频繁的停电、昂贵的生活用品、语言文化与饮食差异、工作方式不同等,一个个挑战接踵而来。刚到当地的前两周,孙德权和另外一位专家组成员就“首阳”了,还有两位专家“复阳”。孙德权说,初期专家组成员在斯里兰卡国内出差、田间调研过程中,因为饮食、气候环境等不适应,“基本上都有过上吐下泻、发烧无力、不得不卧床休息几天的经历”。


“当地老百姓与我们见面时总是面带微笑”


  艰苦的环境与身体的不适让专家们身心饱受折磨,所幸当地科技人员和农民的真诚与微笑驱散了阴霾。“当地老百姓非常淳朴,与我们见面时总是面带微笑,科技人员和农民也都很尊敬中国专家,乐于从生活上帮助和照顾我们。”孙德权开心地说道,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专家组很快克服了种种困难,投入到援助工作中。


  孙德权说,专家组9位队员来自热科院麾下不同院所及华中农业大学、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等,各有“一技之长”的专家根据各自的专业领域、专业特长,进行分工与协作。现如今,9位专家分布在3个不同的驻地,每天都会在群里沟通交流工作方面的问题,每半个月举行一次线上视频会议总结阶段性的工作成果,讨论安排下一步工作。


  孙德权介绍,到达斯里兰卡2个多月以来,项目组专家走访了70多个香蕉、芒果、菠萝种植园,20多个水果销售市场以及10多家水果加工企业,实地了解种植品种、种植规模、田间管理、平均亩产、储藏加工、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等问题,为当地热带水果产业找“病灶”、查“病因”、挖“病根”。


  针对当地种植规模普遍较小,种植品种较多,技术水平落后,田间管理不到位等“病因”,专家组采取组培苗种植示范、标准化栽培技术推广、果品储运环节技术指导、研究和制定出口标准等“综合疗法”。


“中国热区科研力量造福广大发展中国家”


  斯里兰卡是中国长期友好国家和稳固的合作伙伴,两国在农业领域具有悠久历史和良好基础。1952年,中国与斯里兰卡就签署了《米胶协定》,从大米和橡胶开始,开启了中斯在各领域的友好往来。斯里兰卡当前面临的严重经济危机,让项目组专家面对的不单是农业技术问题,还有生产资料供给问题。


  “化肥农药普遍短缺,水果套袋等我们中国常见的种植园耗材更是难寻。”孙德权说,专家们正在为中、斯两国的农业企业搭建桥梁,为质优价廉的生产资料进入斯里兰卡铺平道路。“中国在香蕉、芒果和菠萝等水果的安全、高质、高效生产方面,既有技术储备,也有丰富的生产资料供给,这些都可提升斯里兰卡当地水果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孙德权介绍,中国热带作物的科研水平、科研力量均处世界领先地位。在热科院领衔下,近年来中国的橡胶、沉香、木薯、香蕉、芒果、菠萝等诸多热带作物种类,在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等方面上取得关键进展,既丰富了中国人的“果盘子”,也为世界热带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孙德权说,中国专家在斯里兰卡的付出目前已初现成效。调研过程中部分果园发现的病虫害已得到有效控制;合理水肥管理后,果树恢复了应有的生机,长势喜人。当地果农、科技人员、政府部门都充分认可中国专家的工作。


  “相信在各方支持下,在专家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与斯里兰卡人民携手耕种出丰收图景,书写好两国深厚友谊。”尽管工作繁忙,孙德权等专家们每周都会形成中、英文工作简报向各界汇报工作安排和进展。“我们希望通过不间断的简报,更好地记录、推进农业研究与落地转化工作。当然,如果这些工作经历、感悟也能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工作者提供一点灵感、一点思路,那就更好了。”孙德权笑着说。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