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新华社】“一带一路”故事绘|南海之滨到刚果河畔 热带沃土孕薯香
作者:未名 来源:新华社 日期:2023-11-20

木薯


一个对大多数中国人略显陌生的名字


却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


木薯的外表和马铃薯有些相似


块根富含淀粉


可以做成木薯棒、木薯饼干等各种美食


还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

↑木薯的块根

↑各种木薯制品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非洲有4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


但由于技术匮乏等因素


平均每公顷产量约8.55吨


大幅低于每公顷15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中非木薯公司的员工清洗木薯根以加工木薯粉

↑喀麦隆妇女用捣好的木薯面团制作木薯棒

↑中非当地女子用鸡肉和木薯烹饪传统菜肴


2007年以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


在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布)


指导当地农民提高木薯种植技能


在刚果河畔


传授着让绿色田野“长出”财富的秘诀


在刚果(布)贡贝农场的


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中国热科院专家


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2个


相对当地品种每亩产量增长比例高达300%、400%。


↑11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收获木薯。


之前,当地加工木薯粉都是靠手工去皮


在水中浸泡几天后,手工晒干、研磨


耗时长,效率低


今年从中国引进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11月1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南儋州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小型木薯粉中试车间处理木薯。


近5年,示范中心举办了29期各类培训班


当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参加培训


甚至在周边安家


方便随时向中国专家“取经”


↑2019年11月19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示范中心与参加培训班的当地农民合影。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


2018年,刚果(布)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双方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于今年11月在海南举办


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投资和贸易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


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


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把沃土变良田



报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74710?d=134b3d0&channel=weixin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领导集体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棕榈作物产业化关键技术培训班在文昌顺利开班
  • 中国热科院在木薯花叶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新华社】“一带一路”故事绘|南海之滨到刚果河畔 热带沃土孕薯香

  作者: 未名   来源: 新华社  日期: 2023-11-20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木薯


一个对大多数中国人略显陌生的名字


却是世界第六大粮食作物


木薯的外表和马铃薯有些相似


块根富含淀粉


可以做成木薯棒、木薯饼干等各种美食


还是重要的淀粉工业原料

↑木薯的块根

↑各种木薯制品


木薯是非洲重要的粮食作物


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显示


非洲有40多个国家种植木薯


但由于技术匮乏等因素


平均每公顷产量约8.55吨


大幅低于每公顷15吨的世界平均水平


↑中非木薯公司的员工清洗木薯根以加工木薯粉

↑喀麦隆妇女用捣好的木薯面团制作木薯棒

↑中非当地女子用鸡肉和木薯烹饪传统菜肴


2007年以来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的专家


在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刚果(布)


指导当地农民提高木薯种植技能


在刚果河畔


传授着让绿色田野“长出”财富的秘诀


在刚果(布)贡贝农场的


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中国热科院专家


筛选出适宜当地气候和资源条件的高产、抗病木薯品种2个


相对当地品种每亩产量增长比例高达300%、400%。


↑11月10日,工作人员在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收获木薯。


之前,当地加工木薯粉都是靠手工去皮


在水中浸泡几天后,手工晒干、研磨


耗时长,效率低


今年从中国引进的生产线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


↑11月13日,工作人员在位于海南儋州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小型木薯粉中试车间处理木薯。


近5年,示范中心举办了29期各类培训班


当地农民纷纷慕名而来参加培训


甚至在周边安家


方便随时向中国专家“取经”


↑2019年11月19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专家在示范中心与参加培训班的当地农民合影。

↑这是11月14日拍摄的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


2018年,刚果(布)正式加入“一带一路”倡议


双方在农业等领域的合作不断走深走实


第二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于今年11月在海南举办


为深化中非农业科技、投资和贸易合作开辟更广阔空间


中国农作物品种和中国农科技术跨越山海


在万里之外的非洲大陆生根发芽


把沃土变良田



报道链接:https://h.xinhuaxmt.com/vh512/share/11774710?d=134b3d0&channel=weixin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