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南方人物周刊】橡胶育种:三代人跨越66年的科研接力
作者:南方人物周刊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4-08-20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生产性试验区,黄华孙 (右) 带领李维国研究员(中)、位明明副研究员进行产量实测。单株测产是橡胶树品种比较试验最重要的鉴定内容之一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用自主研发的天然橡胶,制成了国产飞机的轮胎,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2024年7月10日,在位于海口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里,89岁的吴云通对眼前的黑色轮胎颇有兴趣,摸了又摸。


天然橡胶被誉为“黑色黄金”,是航空航海、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也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典型的热带树木,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丛林。过去,西方权威学者判断,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北纬17度以北更被称作“植胶禁区”。


图片

▲2024年7月9日,在海南海口的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展览馆,吴云通 (中) 向高新生 (右)、张晓飞 (左) 讲述团队自主培育橡胶品种与航空轮胎的历史渊源


图片

▲2024年7月10日,在海南儋州联昌试验站旧址的“百年胶王园”,黄华孙 (中) 给大家讲述我国橡胶育种一代代传承的历史。联昌试验站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橡胶树选育种的试验基地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1958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科院前身)从广东广州迁至海南儋州,统筹加快橡胶科研育种工作。同年,23岁的吴云通来到儋州的联昌试验站参与天然橡胶引种、筛选和栽培研究工作。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张晓飞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授粉架上进行人工授粉果的生长调查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高新生研究员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进行育种材料光合特性的测定。高光效是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了垦荒种植,科研人员常常穿梭于密林之中,日晒雨淋;有的人要在几层楼高的脚架上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给橡胶树人工授粉;有的人会守在橡胶树下和衣过夜,生怕错过一颗成熟落地的种子……


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吴云通等人选育的品种被送到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试种,不仅推翻了“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树”的论断,还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


1984年,黄华孙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被吴云通等前辈视为“接棒人”,也是那时,团队启动了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选育工作。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李维国研究员 (左) 和黄肖农艺师正在研讨橡胶树芽接工作难点。芽接是橡胶树种苗繁育生产的必备一环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苗圃系比区,王祥军 (左) 和位明明副研究员在夜间开展橡胶树死皮调查。死皮与橡胶树单位面积产量高低直接相关,死皮调查只能在夜间开展


“其实橡胶树很‘娇气’,对低温、强风敏感。”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华孙说,我国植胶区地处热带北缘,寒潮、台风天气频发,并不适宜橡胶树生长,而且引进品种抗性不足,生长速度较慢。一样的品种,国内长得比国外慢了好几年。


“一定要育出适合我国种植的自主品种。”这些年,黄华孙牵头的全国橡胶树育种团队培育出8个耐寒抗风高产新品种,其中,“云研77-4”、“热研879”分别是目前世界上最耐寒、单产最高的主栽品种。2024年6月24日,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人工杂交授粉是创制育种新材料最重要的手段,需高空作业,且受其作物特点限制,授粉难度大、效率低


图片

▲2021年9月22日,在位于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 材料创新基地,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夹取橡胶树胚胎进行实验


新品种支撑着中国植胶区域持续扩大。1983年至今,中国植胶面积从700多万亩扩大到1700多万亩,年产干胶由17.3万吨增加到85.6万吨。其中,该团队培育的8个新品种占中国植胶面积的39.7%,新增产值252.1亿元。


如今,李维国、高新生等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也为橡胶育种事业带来了活力,他们将目光瞄准橡胶树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新型育种技术,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橡胶育种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实验室内,高新生 (左) 带领研究生进行橡胶树树皮结构的细胞学观测。室内细胞学观测是筛选产量、抗风等性状的基本手段之一


图片

▲2024年7月10日,在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材料创新基地,黄华孙 (右) 带领科研人员查看体胚苗生长情况。体胚苗是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


目前,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已系统收集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6462份,筛选耐寒抗风高产种质79份,构建了国际上数量最多、性状最优的耐寒抗风种质资源库。


天然橡胶产品也逐渐走向高端应用。该研究所成功研发出C919、ARJ21等型号飞机轮胎的专用天然橡胶。这些轮胎专用胶通过了24款飞机轮胎的动态性能试验验证,有的还成功完成了高原条件下的试飞。


“可以说,在三代育种人的科研接力下,我们见证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高新生说,育种本来就是一份需要坚守和传承的事业。图片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中国热科院,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林



原标题:南方人物周刊《橡胶育种:三代人跨越66年的科研接力》

原报道链接:https://nfpeople.infzm.com/article/13048

海南科技转载链接:《三代人扎根海南66年,只为研究这种“黑色黄金”》https://mp.weixin.qq.com/s/-vWcMqvvi7_5Q2cJCrPb1g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南方人物周刊】橡胶育种:三代人跨越66年的科研接力

  作者: 南方人物周刊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4-08-20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生产性试验区,黄华孙 (右) 带领李维国研究员(中)、位明明副研究员进行产量实测。单株测产是橡胶树品种比较试验最重要的鉴定内容之一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用自主研发的天然橡胶,制成了国产飞机的轮胎,这放在以前,我们想都不敢想。”2024年7月10日,在位于海口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里,89岁的吴云通对眼前的黑色轮胎颇有兴趣,摸了又摸。


天然橡胶被誉为“黑色黄金”,是航空航海、轨道交通等高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也在医疗卫生等领域广泛应用。作为典型的热带树木,橡胶树原产于亚马孙丛林。过去,西方权威学者判断,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北纬17度以北更被称作“植胶禁区”。


图片

▲2024年7月9日,在海南海口的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展览馆,吴云通 (中) 向高新生 (右)、张晓飞 (左) 讲述团队自主培育橡胶品种与航空轮胎的历史渊源


图片

▲2024年7月10日,在海南儋州联昌试验站旧址的“百年胶王园”,黄华孙 (中) 给大家讲述我国橡胶育种一代代传承的历史。联昌试验站是新中国最早从事橡胶树选育种的试验基地


从推翻西方权威学者的论断,到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橡胶树品种,中国热科院三代育种人扎根海南,进行了长达66年的科研接力。


1958年,华南热带林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科院前身)从广东广州迁至海南儋州,统筹加快橡胶科研育种工作。同年,23岁的吴云通来到儋州的联昌试验站参与天然橡胶引种、筛选和栽培研究工作。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张晓飞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授粉架上进行人工授粉果的生长调查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高新生研究员 (左) 和张源源副研究员正在进行育种材料光合特性的测定。高光效是橡胶树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之一


为了垦荒种植,科研人员常常穿梭于密林之中,日晒雨淋;有的人要在几层楼高的脚架上连续工作三四个小时,给橡胶树人工授粉;有的人会守在橡胶树下和衣过夜,生怕错过一颗成熟落地的种子……


在几十年的耕耘中,吴云通等人选育的品种被送到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试种,不仅推翻了“北纬15度以北不适合种植橡胶树”的论断,还创造了世界橡胶种植史上大面积北移、规模化种植的奇迹。


1984年,黄华孙大学毕业后加入中国热科院橡胶树育种团队,被吴云通等前辈视为“接棒人”,也是那时,团队启动了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选育工作。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李维国研究员 (左) 和黄肖农艺师正在研讨橡胶树芽接工作难点。芽接是橡胶树种苗繁育生产的必备一环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苗圃系比区,王祥军 (左) 和位明明副研究员在夜间开展橡胶树死皮调查。死皮与橡胶树单位面积产量高低直接相关,死皮调查只能在夜间开展


“其实橡胶树很‘娇气’,对低温、强风敏感。”国家天然橡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黄华孙说,我国植胶区地处热带北缘,寒潮、台风天气频发,并不适宜橡胶树生长,而且引进品种抗性不足,生长速度较慢。一样的品种,国内长得比国外慢了好几年。


“一定要育出适合我国种植的自主品种。”这些年,黄华孙牵头的全国橡胶树育种团队培育出8个耐寒抗风高产新品种,其中,“云研77-4”、“热研879”分别是目前世界上最耐寒、单产最高的主栽品种。2024年6月24日,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牵头完成的“耐寒抗风高产橡胶树品种培育及其应用”成果,荣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矮化授粉园,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人工杂交授粉。人工杂交授粉是创制育种新材料最重要的手段,需高空作业,且受其作物特点限制,授粉难度大、效率低


图片

▲2021年9月22日,在位于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 材料创新基地,科研人员小心翼翼夹取橡胶树胚胎进行实验


新品种支撑着中国植胶区域持续扩大。1983年至今,中国植胶面积从700多万亩扩大到1700多万亩,年产干胶由17.3万吨增加到85.6万吨。其中,该团队培育的8个新品种占中国植胶面积的39.7%,新增产值252.1亿元。


如今,李维国、高新生等年轻一代的科研人员也为橡胶育种事业带来了活力,他们将目光瞄准橡胶树基因编辑、分子标记等新型育种技术,用新质生产力推动橡胶育种高质量发展。


图片

▲2024年7月10日,海南儋州国家橡胶树育种中心实验室内,高新生 (左) 带领研究生进行橡胶树树皮结构的细胞学观测。室内细胞学观测是筛选产量、抗风等性状的基本手段之一


图片

▲2024年7月10日,在儋州的海南天然橡胶新型种植材料创新基地,黄华孙 (右) 带领科研人员查看体胚苗生长情况。体胚苗是橡胶树新一代种植材料,具有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


目前,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已系统收集保存橡胶树种质资源6462份,筛选耐寒抗风高产种质79份,构建了国际上数量最多、性状最优的耐寒抗风种质资源库。


天然橡胶产品也逐渐走向高端应用。该研究所成功研发出C919、ARJ21等型号飞机轮胎的专用天然橡胶。这些轮胎专用胶通过了24款飞机轮胎的动态性能试验验证,有的还成功完成了高原条件下的试飞。


“可以说,在三代育种人的科研接力下,我们见证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程。”高新生说,育种本来就是一份需要坚守和传承的事业。图片


图片

▲2024年7月9日,海南儋州中国热科院,大面积种植的橡胶林



原标题:南方人物周刊《橡胶育种:三代人跨越66年的科研接力》

原报道链接:https://nfpeople.infzm.com/article/13048

海南科技转载链接:《三代人扎根海南66年,只为研究这种“黑色黄金”》https://mp.weixin.qq.com/s/-vWcMqvvi7_5Q2cJCrPb1g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