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中国新闻网】千年地方鸡种儋州鸡如何“改命”重生
作者:中国新闻社记者王晓斌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4-11-28
  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鸡种,如何在现代农业的浪潮中从绝境重生?在海南,儋州鸡用十多年的时间,给出了一种答案。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在林下散养的儋州鸡。记者 王晓斌 摄


  儋州鸡是儋州地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关于它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被贬至海南的李德裕曾诗曰“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潮鸡”即是儋州鸡,《儋县志》中更是记载了这一地方鸡种的特性:体型小、体重轻、适合散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儋州鸡的年出栏量仍有三四十万只。然而,随着外来大种鸡的冲击,这一地方品种逐渐淡出市场。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未发现该遗传资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市场追求的是‘有肉可吃’,因此那些生长快、体型大的外来鸡种迅速占据了主流。生长周期长、体型较小的儋州鸡逐渐被边缘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简称“品资所”)研究员侯冠彧对记者说,当时儋州鸡已从市场上绝迹,仅在儋州原产地的节日里偶见少量售卖。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在林下散养的儋州鸡。记者 王晓斌 摄


  2012年,品资所联合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儋州鸡资源保护计划。项目负责人侯冠彧带领团队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儋州北部地区的100多户农户,最终从零散的家养鸡中收集到2000多只儋州鸡,建立了育种的基础群。

  “我们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收集点,将鸡归类为56个家系,再通过分析表型特征开展纯繁选育。”侯冠彧介绍,通过至今八个世代的选育,儋州鸡母鸡的体重从原本的两斤提升至2.5斤,公鸡的体重增加了30%。不仅如此,科研团队还保留了儋州鸡肉质细腻、脂肪含量低的特性,确保其口感与营养价值。

  儋州鸡的复兴不仅依赖科学的繁育体系,也得益于市场推广策略。项目团队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林下生态养殖中提升鸡肉品质。2018年,儋州鸡在海南省区域农产品大赛中获得畜禽类第一名。2023年,这一地方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成为海南第二个国家级地方鸡品种,主要的养殖基地,也取得了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认证。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一家餐厅,由儋州鸡烹饪的盐焗鸡。记者 王晓斌 摄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畜禽市场悄然变化,由“有肉吃”变为“吃得好”“吃得种类丰富”,生长周期较长的儋州鸡因此找回了市场空间。侯冠彧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优质蛋白需求的增加,儋州鸡的特性符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儋州鸡已成功进入中高端市场,年出栏量可达300万只,活鸡市场价稳定在每斤25元。

  然而,侯冠彧表示,作为刚被鉴定不久的地方品种,儋州鸡在种质性能和繁殖性状上仍有改进空间。“目前,儋州鸡与市场上已经高度一致化的品种相比,其商品整齐度较低。”侯冠彧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对儋州鸡的麻羽、黑羽和白羽三种品系进行系统整理,“我们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儋州鸡白羽品系的组建,并利用不同品系开展杂交组合,选育出更贴切市场需求的原种配套系。同时,儋州鸡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从事儋州鸡科研生产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让儋州鸡与海南文昌鸡齐名。”侯冠彧坦言,短期内从规模上追赶文昌鸡难度不小,但从差异化需求切入,儋州鸡的发展潜力巨大,“相信未来有一天,海南东有文昌鸡,西有儋州鸡”。(完)


报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327310.shtml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中国热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征求意见座谈会
  • 中国热科院在基于混合监督学习的菠萝智能识别算法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千年地方鸡种儋州鸡如何“改命”重生

  作者: 中国新闻社记者王晓斌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4-11-28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地方鸡种,如何在现代农业的浪潮中从绝境重生?在海南,儋州鸡用十多年的时间,给出了一种答案。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在林下散养的儋州鸡。记者 王晓斌 摄


  儋州鸡是儋州地区劳动人民长期选育和自然驯化而形成的地方品种,关于它的历史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被贬至海南的李德裕曾诗曰“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潮鸡”即是儋州鸡,《儋县志》中更是记载了这一地方鸡种的特性:体型小、体重轻、适合散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儋州鸡的年出栏量仍有三四十万只。然而,随着外来大种鸡的冲击,这一地方品种逐渐淡出市场。在2006年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时,未发现该遗传资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市场追求的是‘有肉可吃’,因此那些生长快、体型大的外来鸡种迅速占据了主流。生长周期长、体型较小的儋州鸡逐渐被边缘化。”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简称“品资所”)研究员侯冠彧对记者说,当时儋州鸡已从市场上绝迹,仅在儋州原产地的节日里偶见少量售卖。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在林下散养的儋州鸡。记者 王晓斌 摄


  2012年,品资所联合儋州市农业农村局启动了儋州鸡资源保护计划。项目负责人侯冠彧带领团队花了近一年时间,走访儋州北部地区的100多户农户,最终从零散的家养鸡中收集到2000多只儋州鸡,建立了育种的基础群。

  “我们按照地理位置划分收集点,将鸡归类为56个家系,再通过分析表型特征开展纯繁选育。”侯冠彧介绍,通过至今八个世代的选育,儋州鸡母鸡的体重从原本的两斤提升至2.5斤,公鸡的体重增加了30%。不仅如此,科研团队还保留了儋州鸡肉质细腻、脂肪含量低的特性,确保其口感与营养价值。

  儋州鸡的复兴不仅依赖科学的繁育体系,也得益于市场推广策略。项目团队采用“公司+农户”的模式,在林下生态养殖中提升鸡肉品质。2018年,儋州鸡在海南省区域农产品大赛中获得畜禽类第一名。2023年,这一地方品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鉴定,成为海南第二个国家级地方鸡品种,主要的养殖基地,也取得了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的认证。


image.png

11月10日,海南儋州一家餐厅,由儋州鸡烹饪的盐焗鸡。记者 王晓斌 摄


  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畜禽市场悄然变化,由“有肉吃”变为“吃得好”“吃得种类丰富”,生长周期较长的儋州鸡因此找回了市场空间。侯冠彧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优质蛋白需求的增加,儋州鸡的特性符合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儋州鸡已成功进入中高端市场,年出栏量可达300万只,活鸡市场价稳定在每斤25元。

  然而,侯冠彧表示,作为刚被鉴定不久的地方品种,儋州鸡在种质性能和繁殖性状上仍有改进空间。“目前,儋州鸡与市场上已经高度一致化的品种相比,其商品整齐度较低。”侯冠彧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对儋州鸡的麻羽、黑羽和白羽三种品系进行系统整理,“我们将在今年年底完成儋州鸡白羽品系的组建,并利用不同品系开展杂交组合,选育出更贴切市场需求的原种配套系。同时,儋州鸡资源的保护工作也将持续推进。”

  “从事儋州鸡科研生产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愿景:让儋州鸡与海南文昌鸡齐名。”侯冠彧坦言,短期内从规模上追赶文昌鸡难度不小,但从差异化需求切入,儋州鸡的发展潜力巨大,“相信未来有一天,海南东有文昌鸡,西有儋州鸡”。(完)


报道链接:https://m.chinanews.com/wap/detail/chs/zw/10327310.shtml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