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中国热科院椰子所展示几种椰枣果实。记者 王晓斌 摄
中新网海南新闻12月8日电(王晓斌 陈英清)12月7日,阿联酋向中国赠送的第二批23500株椰枣苗在海南完成交接后,其中一部分定植在位于海南文昌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下称“中国热科院椰子所”)国家热带棕榈种质资源圃(椰枣隔离检疫圃)。中国热科院专家介绍,这批象征两国友谊的椰枣苗将陆续推广至海南、云南、福建等省份的热区试种。
椰枣是阿联酋的重要传统产业,阿联酋向中国捐赠10万株椰枣树苗的倡议是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2021年12月,第一批1500株椰枣苗在海南文昌交接并定植移栽,开展试验性种植,经过三年的科学管理和精心培育,成活率高达92.87%,部分树苗已经开花结果。
12月7日,海南文昌,中国、阿联酋两国代表种下椰枣树苗。记者 王晓斌 摄
椰枣被誉为“沙漠中的面包”,其价值远不止于食用。中国热科院椰子所椰枣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宁表示,椰枣的用途广泛:果实可食用,叶片纤维可用于造纸,树干可制作家具,甚至可将腐烂的次品果实和叶片按比例混合,制成青贮饲料。
张宁说,第一批获赠椰枣树种植的成功,为团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增强了各方对第二批种植计划的信心。“我们通过建立气候模型,对国内各地的气候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确定了椰枣最适宜、次适宜等种植区域,为椰枣在中国的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椰枣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可以生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具备耐干旱、耐低温、耐高温、耐盐碱等特性,特别适合在干热河谷等环境下生长。中国拥有广阔的干热河谷地区,其中一些地带水资源匮乏,植被稀疏。椰枣的引种有望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12月7日,中国热科院椰子所展示几种椰枣果实。记者 王晓斌 摄
张宁透露,团队将以第二批椰枣苗的接收为起点,积极推动椰枣在海南、云南、福建等地的多点播种,“如果椰枣能在这些地区成功开花结果,我们将对其果实性状进行改良,培育出高品质的椰枣品种。如果某个品种不适合在当地开花结果,我们将发掘其他功能价值,比如将树形优美的品种作为景观树,将抗逆性强的品种纳入生态修复品类。”
张宁表示,中国专家团队将与阿联酋的椰枣专家深入合作,共同攻克椰枣种苗繁育、病虫害防治、采后保鲜等关键技术。通过引进优质种质资源、开展联合科研、培养专业人才等方式,提升中阿双方的椰枣研究水平,助力全球椰枣产业发展。(完)
报道链接:http://www.hi.chinanews.com.cn/hnnew/2024-12-08/71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