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新海南客户端5月15日消息(记者 易帆)近日,在海南儋州八一农场红岭片区的一片新植橡胶林里,齐腰高的橡胶苗茁壮生长,林下套种的凤梨郁郁葱葱,形成“一地双收”的生态农业图景。这是海南通过“良种良法”推动老旧胶园更新改造的生动实践,也是天然橡胶产业向高效、可持续转型的缩影。
在海南儋州八一农场红岭片区的一片新植橡胶林里,采用“3米×7米”株行距标准化种植,亩均33株橡胶,在橡胶的幼龄期套种凤梨可充分利用土地。记者 郑光平 摄
橡胶树需10年才能割胶,传统种植模式前期收益空白。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八一分公司红岭片区经理李卓涛介绍,新胶园采用“3米×7米”株行距标准化种植,亩均33株橡胶,在橡胶的幼龄期套种凤梨可充分利用土地。“凤梨是草本作物,能保水保土,其施肥管理还能促进橡胶树生长,同时亩产5000-6000斤,按市价每亩可增收2万元。”李卓涛说,这种模式既缓解企业管护压力,又为职工提供额外收入,实现“以短养长”。
凤梨是草本作物,能保水保土,其施肥管理还能促进橡胶生长。记者 郑光平 摄
当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专家谢贵水(中)、刘锐金(左)赶赴田头进行指导。记者 郑光平 摄
当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专家赶赴田头进行指导,将橡胶苗的抚管技术要点手把手教给基地负责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研究员刘锐金谈道,中国热科院以良种良法科技支撑老旧胶园的更新改造,更新种植的胶园可针对不同气候和生产需求种植差异化良种,例如风害区选抗风品种“文昌217”,农户偏好早熟品种则推荐“热研7397”,企业倾向低频割胶则种植"PR107"等晚熟耐刺激品种。种植模式上,传统“3×7”布局前期适合套种凤梨、香蕉等喜阳作物,成林后可转向益智、食用菌等耐阴经济作物,形成全周期收益链。此外,宽窄行种植模式则可实现全周期的林下套种,套种可选择的作物品种也更多,增加亩产经济效益。
橡胶树新型种苗繁育区展示的组培苗、籽苗芽接苗及大型苗。记者 郑光平 摄
为加速低产胶园改造,海南省2022年起实施天然橡胶良种良法补助政策,2025年进一步将补贴从2900元/亩提至3100元/亩,其中定植当年补助1100元,第2-6年每年400元。记者了解到,海南天然橡胶产业集团计划今年更新8万亩老残胶园,发展林下经济4万亩,并通过分级定植、科学施肥、盖草保墒等标准化管理提升苗木存活率。
宽窄行种植模式则可实现全周期的林下套种,套种可选择的作物品种也更多,增加亩产经济效益。记者 郑光平 摄
《海南省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未来每年更新老龄低产胶园9万亩以上,通过“良种+良法+林下经济”组合拳,筑牢国家战略物资供给保障基地。
报道链接:https://www.hinews.cn/page?n=2704155&m=1&s=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