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五指山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在海口开班,48名农技人员走进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及示范基地“充电”。这是中国热科院分析测试中心深化“一所对一县”合作、以科技支撑五指山农业产业升级的缩影。近年来,该中心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孵化、示范基地建设等举措,推动当地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惠及农户超千人次,示范面积达1000亩。
五指山市2025年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在海口开班,学员走进施茶村。记者 易帆 摄
参训学员韦吉振是五指山市番阳镇的基层农技人员,此次培训对他来说受益匪浅。“以前我们凭经验指导农户,效果时好时坏。”韦吉振坦言,“特派团带来的‘防虫网+绿色防控’技术,让我们的推广更有底气。”经过系统培训,他已能独立检测土壤酸碱度、识别常见病害,并带动周边5个村的农户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豇豆亩均用药成本降低30%。
记者了解到,中国热科院分析测试中心自2020年开始成立“科技特派团”对五指山市开展农业科技帮扶,2023年海南省“一所对一县”科技服务项目启动后,“科技特派团”从最初的3人扩增至15人。他们每月至少一次深入田间地头,针对百香果、水稻、豇豆等主导产业,开展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指导。
“我们根据五指山需求增设课程,比如水稻绿色防控、地瓜高产栽培等,帮助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科技特派员范琼介绍,“我们每次下乡都带着‘问题清单’——农户反映豇豆易发病,我们就应用防虫网+的综合配套技术。”团队深耕五指山的田间地头,着力解决农户遇到的每一项生产难题。
中国热科院测试中心副主任韩丙军表示,团队从产前土壤改良、产中农药合理使用到产后质量检测及产品特征品质挖掘,为五指山提供全链条服务。例如,通过调节土壤pH值降低病害发生率,科学指导农药化肥使用,开展农产品及投入品检测。此外,通过“三区人才”和科技特派员平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及农户超2000人次,编制《百香果绿色安全生产技术模式图》《豇豆病虫害防治明白纸》等实用手册,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
五年来,科技特派团累计开展帮扶行动100余次,培训输出农技人员千余人次,形成“技术推广-成果转化-品牌塑造”的良性循环。下一步,该中心将聚焦五指山茶叶、百香果等特色产业,深化与当地农业技术与机械服务中心等政府部门合作,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