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科研人,2010年博士毕业后带着自己憧憬的科研梦,放弃曾经的工作资历,来到海南从头开始。只是因为,海南拥有他科研梦中得天独厚的条件——绿色环保的环境、天然植物的香气。
踩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大发展的机遇,8年来他埋头苦干,踏踏实实搞科研,全心致力于海南特有农产品的研发。天道酬勤,最终他的研究成果得到社会认可,也使海南胡椒的品质得以突破,为胡椒产业的集约化、市场化、高端化,也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他就是2017年海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获得者——谷风林。
科技进步:从泡水作坊到机器加工
胡椒是人们日常生活用的调味品,但只有海南是中国胡椒高产区,供应全国胡椒产量的95%~98%。胡椒成熟一般在6~8月,通常就是采摘后泡在水里5~7天。海南白胡椒加工就是在传统的家庭手工作坊,要么房前屋后的水塘,要么小溪小河里浸泡。由于天热,胡椒皮很容易腐烂,然后露出里面的种子(胡椒仁)。再经揉搓(水洗),胡椒粒(仁)取出后晒干,就得到平常所用的白胡椒。
它有三大弊端,一是胡椒皮的香气和精油含量十分丰富,却遭浪费;二是泡水散发强烈臭味,还使河溪下游的水质下降;三是工人健康极易受腐烂产生的微生物、有害物质影响。而且,这种手工揉搓劳动强度大,在水里连续几个月十分辛苦,年轻人都不愿意,村里只剩老年人蹲在河里一遍遍地洗。有时一不小心洗出来的胡椒粒还会被水冲走,损失不小。
谷风林每说到此,总感叹“这让人看着很心酸”,他特别想改变这种局面。借助海南省科技进步奖,2017年他向全社会表示这是可以实现的。他详细介绍说:“利用催熟、生物酶法、热处理等技术,我们研制出机械脱皮机,用柔性剪切方式来搓掉胡椒皮,取代传统的泡水、搓洗。而且,胡椒皮还不浪费,收集起来能二次利用。最后,脱皮后的胡椒仁用热泵进行机械干燥,或者用太阳能晒干,节能又环保。”他的技术研发,也可以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南胡椒产业的生产方式。
凭这项技术,胡椒加工实现了一条龙机械化操作,采摘后可以直接生产出脱皮胡椒,生产效率大大提升。海南胡椒加工产业从此克服三大弊端,不浪费胡椒果皮,不污染环境,不产生腐烂微生物,而且胡椒香气更加纯正,产品质量也大大提升。这使海南胡椒不仅在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也有极大竞争力。
科研转化:从内室书斋到外部市场
社会生产的科技一次次进步,离不开实验室里一次次通宵达旦。架起实验室与社会生产之间桥梁的,正是科技部门的宣传肯定。科技进步奖就是这种作用的绝妙发挥。
由于加工方式落后,海南历来只产白胡椒,黑胡椒、绿胡椒等产品都无法生产。然而海南的优良环境又盛产各种胡椒,这使谷风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除攻克白胡椒加工技术外,他还研发另外4种胡椒加工技术,其中之一就是绿胡椒。
他介绍说:“绿胡椒就是还不太熟的胡椒,采摘后用机器脱粒,再经热水灭酶、杀青,最后用热泵快速脱水,或用冷冻机来冷冻干燥。这种加工方式成本低,能保留胡椒里丰富的精油、胡椒碱等各种营养成分,而且还能保留胡椒表面的碧绿颜色,使产品色泽诱人,香气浓郁,没有微生物污染。”绿胡椒是一种高品质的胡椒产品,在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很受欢迎,价格高昂,大约是普通胡椒的3倍。谷风林的科技研发,一举打破了海南不能生产高品质胡椒的困境。
2017年他参加海南省科技进步奖评选,一轮轮角逐“曝光”,使胡椒加工技术广受注目,尤其绿胡椒技术吸引了青岛一家企业的注意。这家企业借助自己过剩的产能和设备优势,开始在海南大量收购胡椒鲜果,然后借鉴谷风林的研发成果,对绿胡椒进行初加工,并向日本大量出口。虽然这不是高品质的终端产品,但无疑绿胡椒有巨大市场和广阔前景,而且谷风林还说“收购带动了胡椒鲜果的销售,使海南胡椒采摘了直接就卖,不需加工,保护环境又使农民增收,即使村里老年人也能干。”
借助谷风林的技术研发,海南胡椒开始向高端市场迈进,绿胡椒、黑胡椒、胡椒酱等一系列高附加值胡椒产品正向我们招手。为此,海南省特地成立海南海垦胡椒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省科技厅的项目支持下,积极探索如何不增加能耗、不污染环境情况下对农产品进行高附加值加工,促进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快速发展。这是海南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建设思路下,把保护环境作为首要之责的表现,也是书斋式科研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具体体现。
科研激励:从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
谷风林曾辞去处长的行政职务,他说“只想回归科研,因为要思考海南热带农业的产业化之路该怎么走,怎样贴合生产实际解决农业问题。”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离不开这种思考,更离不开他执著多年的埋头钻研,用他同事的话说就是“持续不断几年的工作积累终于得到了肯定”。虽然在此之前谷风林也获得过其他科技奖项,但是他说“这么高的奖只有这一个。”
海南省科技进步奖是依据海南省政府发布的《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相关文件而实施的,在海南省规格极高,并可藉此“进军”国家科技进步奖。对于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来说,获得本单位的科研奖励尚且不易,谈何县级、市级,乃至省级奖励?它就好比远在天边的宏大宴席,只可远观。
但谷风林的同事是幸运的。他们亲眼见证谷风林一步步走向领奖台,见证了省级高规格奖励“花落自家”。一桌貌似遥不可及的宴席,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伸手可及,这带来了强烈的震撼。当时谷风林笑着向记者介绍:“现在,大家特别有信心!看到这个奖,同事特别受鼓舞。再加上现在海南优惠政策多,使大家很清楚将来的科研思路,都觉得奖项确实不远,包括我带的那些年轻博士、硕士都觉得自己也能得。”
在强烈的鼓舞和激励下,谷风林的同事积极行动起来。一方面,他们策划有特色的科研,包括咖啡、特色香料、特色茶,从基础到技术、产品,再到标准,积极布局下一个大奖;另一方面,还形成良性循环的研究思路,即从生产中找到科研问题,再从原料的品质分析开始做基础研究,做加工机理,做关键技术,或干燥或提取等,研制配套的工艺和设备,解决生产问题,然后再建立一套标准体系来指导生产。“这样,科研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会越来越强。”谷风林告诉记者。
一个人的研究打开了海南胡椒走热带高效农业之路的突破口!他后面还有第二、第三、第四……个这样的人!在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的激励下,谷风林与同事们正在策划下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奖。“众人拾柴火焰高”,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新的突破,也更相信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在科技推动下同样会有新的突破!(孙戌星)
http://www.hq.xinhuanet.com/news/2018-12/22/c_11238899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