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热带植物园于2005年11月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海南省科学普及基地”、“全国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海南省创建学习型企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科普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起到了良好的科普宣传与示范辐射作用。
保障科普经费。科普经费是科普工作的必要保障。1997年兴隆热带植物园对外开放初期,就创新性地提出了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旅游为形式,以经济、社会、环境效益为目标,以科学普及为目的的生态农业旅游体系,独创了“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科普示范三位一体”管理模式,有效的将旅游收益反哺于科研事业,同时将科普经费纳入单位的年度预算,根据当年科技开发收入情况,统筹安排科普教育工作专项资金,用于植物引种、设施设备的购置与维护、员工培训、科普宣传资料印制及对外科技服务等支出,为做好科普教育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
完善更新科普设施。科普设施、展品、展项是科普教育基地的灵魂,只有不断进行更新改造,才能吸引公众的目光和脚步。在过去的5年里,植物园共投入1900多万元,累计从海南各地、华南植物园、广东中药研究所及江门市林科所等地引进植物101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51种),并完成2000多块双色植物牌的制作;建成热带香辛饮料作物种质圃110亩(其中,日光温室1400㎡、智能温室2400㎡),作物示范基地300多亩,可容纳150人的培训室,配备投影仪和手提电脑,铺设生态小道1100m,草皮绿化面积1.1万m2;完成2处共50m2的科普宣传橱窗图片及文字内容改版工作,大大改善了科普教育设施条件,科普教育环境不断得到优化。
加强专职科普讲解员培训。兴隆热带植物园配备专职科普工作人员100人、兼职人员45人(包括热作栽培、土壤与植物营养、植物保护、热作加工、园艺、农业机械化、茶学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辅导员21人。)定期安排专家为园区科普讲解员进行植物科普知识、讲解技巧等专业知识培训,并通过考核上岗;此外,每年还派员参加专业英语等相关知识培训,切实提高了科普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业务水平。
科普讲解
开辟科普教育路线。多元化、系统化是兴隆热带植物园这块科普基地独到之处。在园内专设一条5 km的科普教育线路。以热带珍稀植物和香料饮料作物的植物学、生态学、耕作栽培学等知识为主题,通过植物标牌、科普说明牌、科普讲解员解讲解等设施和手段,将科普教育和旅游观光充分地融为一体,如以榕树、可可树、鸟巢蕨等为例讲解热带雨林的板状根现象、气生根现象、茎生和附生现象;以含羞草、椰子等为例讲解植物的进化策略;以三角梅、蜘蛛兰等为例讲解植物的拟态现象;以兰花、酢浆草等为例讲解植物的授粉方式。
积极开展专题科普活动。为了给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在探究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兴隆热带植物园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通过“植物知识活动周”、“走进自然,走进科学”和“海南科技科技活动月”等活动,每年接收部分海南各大、中、小学来园进行科普教育。向学生们重点介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学和系统进化学等知识,并尽量结合科学意义、经济价值、历史故事等,使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知识。同时,以香草兰、胡椒、可可、咖啡以及胡椒-槟榔间作、可可-糯米香间作等试验示范基地为课堂,积极组织农民朋友以及相关农技推广部门参观学习,充分发挥基地的示范作用。
今年五月份以来,我园陆续接待来自海南大学、万宁二中、万宁三中、万城镇中学、后安中学、民族中学等省、市大、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共计千余人来园进行科普教育活动。在兴隆热带植物园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涉及领域广,从热带农业知识到环境保护,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学生们从与热作科研工作者的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开拓了视野。通过这个平台,让学生们从课堂到大自然中,找寻自我定位,发现不足,改善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部分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将会投身于我国热作事业的建设中来,继承老一辈的艰苦创业的传统,将我国的热作事业带向世界,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