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椰子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根据院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今年的工作计划,围绕建设世界一流的热带油料科技中心的目标,逐步实现了研究对象的转变,从以椰子为主的热带棕榈作物研究转变为以椰子、油棕和油茶为主的热带油料作物的研究,瞄准世界农业科技前沿,开展重大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
科技工作取得突破
2011年共申报科研项目8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51项,获批12项、获批经费345万元。建立了“十二五”重大科技项目库和所级项目库,储备项目199项,其中重大科研项目15项。2011年在研项目共44项,经费560万元。鉴定科研成果2项,分别是“天然椰子油湿法加工工艺改进及产品研发”和“椰子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椰园种养生态模式构建研究、示范和推广应用”获得2011年度海南省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送审农业行业标准3项,分别是“椰子种果和种苗”、“椰子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和“农产品等级规格椰子”;申请专利3项,获批10项;完成了三项海南省地方标准的修订任务工作。发表及接收论文74篇,其中SCI 6篇、EI 2篇,出版专著1本。
申报建设热带油料作物研究所和油茶研究中心两个科技平台,其中,热带油料研究所筹建方案通过专家论证,获批了“农业部热带油料科学观测实验站”。
开发工作更上一层楼
2011年,参与申报获批两项院开发启动金项目,其中《海南特色产品椰花汁酒的中试生产》、《高档天然椰子油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市场推广》获批支持额度分别为25万、20万。利用所科研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产品研发支持,与海南椰谷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签定“浓缩椰浆”研发合同,合同金额40万元;与力宝集团签定“原生态椰子油小规模中试研究及产品试销合同”,合同金额15万元。同时,为完善椰花汁酒、天然椰子油的商品化进程,扩大其生产力,与临高椰昌酒业有限公司、琼海康联食品有限公司签定委托加工合同。
服务“三农”迈上新台阶
积极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服务工作,全年科技下乡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 5000多册,举办“槟榔黄化病防控技术”、“椰子丰产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班3期,培训农民4000多人,受益农民大约6000多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海南省农业科技110椰子服务站信息化平台,提升信息服务质量,更好为农民服务。2011年解决电话求助180多件,利用户外电子显示屏,向椰子种植户发布市场需求、椰子新品种、丰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等信息,指导农民生产。信息每周更新2次。
承办首届万宁槟榔文化与产业发展论坛,并取得圆满成功,为提高我院在海南的形象,特别是在槟榔研究方面,为海南槟榔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对外科技合作交流和人才培养不断加强
2011年是椰子所学术交流较为频繁的一年,先后派出国9人次,协办会议2次,科技人员参加了国内外多个级别的学术交流会及业务培训100多人次。与海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院校联合,2011年共培养了硕士研究生23名,其中本年度毕业4名,在读19名。另外,为了加大我所人才培养力度, 2011年选派1人参加英语培训学习,选派2名研究生学历的科技人员分别在四川农业大学、海南大学攻读在职博士。
试验基地建设顺利完成
高质量完成试验基地椰子、油棕、油茶及槟榔等作物的田间灭草、抗旱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大田管理工作。高质量完成灾后生产恢复重建工作。完成四队生物所、环植所试验基地地上林木的处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