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那是什么果?怎么长在树干上?”,这是众多参观者第一眼看到可可之后不约而同发出的惊叹声。在国内,当我们看到长在树上的可可时,的确会惊叹一番,因为可可目前只分布在我国的海南和云南的部分热带地区,众多国民都没见过。可可与咖啡、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作物,有悠久的栽培历史,被誉为“上帝的食物”,用可可制成的饮品也被称之为“神仙饮料”。
可可属于梧桐科可可属,多年生常绿小乔木,茎干上开花结果,果实为纺锤形,成熟呈橙黄色,内含30-50粒种子(可可豆),种子富含油脂(可可脂)、蛋白、纤维、多酚等成分,可可脂作为最重要的成分,含量占可可豆的50%左右。可可脂具备独特的物理与化学性质,熔点在35~36.5℃之间,入口即化,并具有舒缓、保湿功效,是制作巧克力、化妆品、药品等的重要原料,被冠以“巧克力之母”的美誉。
世界热区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可可,直接从业者超过4000 多万人,2014/2015收获季世界可可收获面积约1.5亿亩,可可豆总产量420多万吨,年贸易额130多亿美元。可可的来头也非同一般,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拉丁美洲的玛雅人驯化栽培,在拉丁美洲传统文化中,可可豆是祭祀神祗的珍贵贡品,制作的饮料也只有帝王、权贵才可以享用。植物分类学鼻祖——林奈也认为可可是“上帝的食物”,将具有“神灵”含义的“Theobroma”来命名可可。
在15世纪以前,可可仅分布在拉丁美洲。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都在美洲发现了可可及其制作的饮料,并向欧洲贵族描述了这种植物,但并未引起关注。1544年,一个来自多米尼加的玛雅贵族代表团拜见西班牙腓力王子时,随身携带的可可饮料,引起西班牙贵族的浓厚兴趣。直到1585年,第一艘从墨西哥运载可可豆的商船抵达西班牙港口,意味着欧洲人对可可的消费需求已被调动起来。西班牙人最早将可可树引入欧洲,并逐渐在西非、东南亚规模化种植。
香料饮料研究所自1957年成立之初,便将可可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可可生物学特性、优良品种选育、良种繁育技术、丰产栽培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进行系统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可可栽培品种,如亚马逊可可(T. cv. amazon)、香型可可(T. cacao cv. Nacional)、玛蒂娜可可(T. cacao cv. CCN51)等。香饮所已收集了可可种质300余份,筛选出产量高、高可可脂、果重大、粒数多、抗黑果病等不同类型种质20余份,利用杂交、无性系选育等技术手段选育出我国首个可可品种热引4号(T. cacao cv. reyin 4)等。香饮所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取得“可可栽培技术研究”、“可可种质资源性状和海南岛可可种质资源考察”等科研成果7 项,获《可可系列产品研发、中试与示范》等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制定《可可栽培技术规程》、《可可初加工技术规程》海南省地方标准2项,为我国可可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在我国,可可是一个朝阳产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巧克力等可可制品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2013年我国可可豆及制品进口量为11.4万吨,且每年以较快的增长率持续递增。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巧克力年消费在10 kg以上,即使在亚洲,东亚大多数国家的人均年消费也在2 kg以上,而目前我国还不足50 g。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可可消费量还将大幅增加,市场缺口不断扩大。
我国的海南东南部、云南西双版纳、台湾南部等地区是可可的适宜分布区。海南作为我国可可的优势产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东南部的琼海、万宁、陵水、保亭、东方、乐东等市县非常适宜可可的规模化种植。椰子、槟榔是海南重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可可喜荫的生物学特性非常适宜与椰子复合栽培,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对产业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利用林下闲置的自然资源和土地资源,增加单位面积经济效益。香饮所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椰子、槟榔林下间作可可,每亩可增加经济效益50%以上。香饮所采用“科研院所+企业+农户”的模式推广林下间作可可,通过向当地龙头企业提供种苗和种植技术,指导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示范基地,带动周边农户规模化种植。
海南万宁欣隆可可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可可加工企业“无锡华东可可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专门为母公司生产优质可可豆。自2011年与香饮所以“科研院所+企业”模式进行合作,香饮所为其提供热引4号可可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热引4号可可品种植后第3年开花结果,初产期可可豆平均产量为596.3 kg/hm2,盛产期可可豆平均产量为1578.2 kg/hm2,可可豆平均产量为1087.3 kg/hm2,与引种国印尼相比增产35%以上,表现出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产量潜力。在香饮所专家指导下,生产可可豆产量与品质均得到大大提升,为母公司可可豆原料的供给和产品质量提供了安全保障。目前,180亩槟榔园间作可可示范基地已经投产,基地的示范作用已凸现,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种植可可的积极性,将致富的果带进了千万家。
东方市大田镇原是甘蔗生产基地,近年来产业效益急剧下滑,面临产业转型。东方永得农场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位于东方市的龙头企业,与东方市政府合作紧密,承担东方市大田镇甘蔗产业转型的项目,主要从事可可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收购、加工及贸易。香饮所与东方永得农场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为公司提供免费的种子种苗与技术服务,技术人员已多次赴现场进行指导,示范园的可可长势良好。香饮所提供的“热引4号可可”品种,是科技工作者经过多年选育成功的,经多年适应性栽培,表现优良,丰产稳产,可可脂含量高,遗传性状稳定;在提供种子育苗的同时也提供配套研发的嫁接优良种苗技术,结合可可栽培技术规程,形成完善的“育繁推”一体化体系。截止目前,东方永得农场已完成150亩基地建设,建成有10亩可可种苗繁育基地,繁育了20万余株优良的可可种苗,成为海南西部可可种苗生产基地,为可可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通过建设可可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能够以点带面,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少数民族农民增收,促进椰子和可可产业持续发展。
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兴科公司),与香饮所联合系统开展可可加工技术研究,攻克产地初加工和高值化加工关键技术,建立了可可初加工生产线、产品中试生产线以及质量安全控制可追溯体系,为产品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经过多年系统研究,研发出了低温干燥与烘烤生香、超细精磨、科学赋香与固香、风味强化等关键加工技术,获授权发明专利6项、制定标准2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香草兰黑巧克力、纯黑巧克力、糯米香巧克力、水果风味巧克力等巧克力系列可可系列产品10余种。研发的可可系列科技产品,面向国内外宾客展示销售,年销售额过千万元,助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
可可在我国虽是小作物,但独具特色的观赏性和经济性地位使其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结合海南省“十三五”期间打造1000个‘美丽乡村’、100个‘特色产业小镇’的发展规划,在香饮所科研工作者不懈的努力下,将科技的内涵注入到可可中,化身巧克力飞入千家万户,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