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云南研究院根据地方发展实际需求,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在云南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与人才优势,立足地方特色产业开展科研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为地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科技支撑产业提质增效。先后在普洱江城康平基地、爱伲庄园等地保存咖啡品种资源150余份,并进行品质性状鉴定评价,筛选出一批优质的资源。开展小粒种咖啡黄果、墨西哥4号2个品种的组织培养研究,为后续优良品种规模化种苗繁育和推广奠定基础。在普洱金树咖啡产业有限公司开展了咖啡示范基地的良种化升级改造,新引进抗锈病、抗旱sarchimor393、SL28、鲁伊鲁11等优良品种4个,逐步筛选出适应强、抗锈病、产量高、品质优良的咖啡品种,并在主产区推广种植。开展了不同施肥量对小粒咖啡生长、产量、品质、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研究,获取经济有效的施肥处理和高产的施肥量。 开展咖啡果皮堆肥技术研究及应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对云南普洱、临沧和保山三个主产区的咖啡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干香组分)、杯品质量和风味感官进行了评价。开展了微水脱皮脱胶等产地连续机械化加工技术、超声波辅助冷萃制备和咖啡液技术真空冷冻干燥等风味修饰与稳态化加工技术集成创新及新产品创制等研究,服务企业研制“冷萃冻干咖啡”等系列产品。
建设示范基地促发展。在怒江建设草果间作、水肥一体化等标准化示范基地,构建起草果高效复合种植体系。科技支撑种植200余亩140余种绿色香料示范基地,实现农旅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旅游全面升级。在红河绿春建设胡椒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2个,并开展了胡椒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了当地胡椒产业发展高质量。
选派专家挂职帮扶。派驻专家挂职怒江,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帮扶开发草果系列产品、调味品等特色农产品10余个,指导培育地域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品牌8个,拓宽提升当地农产品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指导成功申报认定“泸水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在云南省建立了6个省级专家工作站,先后有100余人次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草果、咖啡等产业技术服务,并以“传帮带”等方式为当地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本土科技队伍,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人才保障。
开展实用生产技术培训。为了更好的落实云南省政府提出的“绿色食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咖啡、草果等绿色生态种植和加工技术基地,带动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普洱、怒江等地开展咖啡、草果、菠萝蜜等绿色高效生产实用技术培训、现场技术指导等20余场次,1000多农民受益,切实提供了农民生产技能和致富能力。
联系对接企业消费帮扶。消费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研究院依托云南省咖啡专家工作站等产业创新平台,打通产销,助农增收,服务企业发展的普洱咖啡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项目科技成果初见成效,对接海南兴科热带作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完成第一批100吨精品咖啡豆的供应采购,对提升当地农户经济收入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云南研究院继续统筹发挥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优势,围绕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村经济发展等,多层次、宽领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