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完成了《"十五五"香蕉产业区域布局优化研究报告》编制工作,该报告由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谢江辉牵头,产业经济岗位科学家王芳和首席办周登博共同参与。报告系统谋划了我国香蕉产业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报告全面梳理了我国香蕉产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状。研究显示,我国香蕉种植区域呈现"东移西扩"特征,2005-2017年产业规模快速扩张,2018年后进入调整转型阶段。当前产业发展面临枯萎病防控、病虫害种群结构变化、农机农艺配套、农药规范使用、品质一致性等亟待解决问题。
报告提出了"十五五"期间香蕉产业优化布局的总体思路:立足农业强国建设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稳规模、优结构、提品质、增效益"的发展方向,强化科技引领和市场导向,推行适区适种,优化品种结构,推进绿色标准化和机械化生产。
报告指出,当前我国香蕉产业面临三大发展瓶颈:一是枯萎病持续威胁,新病虫害频发;二是农机农艺配套不足,生产效率偏低;三是农药使用不规范,品质参差不齐。针对这些问题,报告创新性提出"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对各主产区作出精准定位:一是在滇南-滇西南优势产区重点防治香蕉枯萎病,发展高原特色品种;二是在桂南-桂西南-粤西产区推广抗病抗寒优质品种,调减易感病品种,重点发展粉蕉等特色蕉类;三是在海南-雷州半岛产区发展抗病优质品种,适度种植特色蕉;四是在珠三角-粤东-闽南产区重点发展抗病粉蕉和抗寒抗风特色品种。
报告同时提出十大优化措施,涵盖良种繁育、标准化生产、绿色防控、品牌建设等关键环节,包括完善良种繁育体系、优化品种结构、发展宜机轻简化栽培、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强病虫害绿色防控、建设一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提高采后处理水平、开发精深加工产品、建立品牌与市场推广体系、拓展产业业态功能,全方位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报告将为"十五五"期间我国香蕉产业科学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助力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