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聚焦 » 详细
中国热科院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和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生物所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和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首次证实了橡胶树割胶乳管细胞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探明了在重复割胶过程中乳管细胞中线粒体丰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线粒体在胶乳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新体系,对促进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树是商品化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发生在橡胶树乳管细胞中,人们通过定期开割橡胶树树皮来获取天然橡胶。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是个高度消耗能量的过程。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天然橡胶合成过程中,尤其是在乳胶再生过程中,对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它们还在提供乙酰辅酶A(acetyl-CoA)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乙酰辅酶A是橡胶生物合成合成途径-甲羟戊酸(MVA)途径的关键前体。探明橡胶树割胶过程中胶乳的线粒体丰度变化规律,对提高橡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存在基因型依赖、周期长和转化率低的缺点,制约了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图1.MitoTracker Green FM荧光染色显示橡胶树乳管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


  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荧光显微技术证实橡胶树割胶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图1);对胶乳中线粒体进行定量研究表明,每个乳管细胞在每次割胶中会损失约113个线粒体。进一步分析割胶过程中胶乳线粒体的丰度变化,发现首次开割时刚排出的胶乳中线粒体丰度最高,随着排胶时间的延伸,胶乳中线粒体丰度逐渐下降,在排胶至5分钟时下降30%,在排胶到最后下降40%。在3天后进行第二次割胶时发现刚排出的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出现反弹现象,为首次割胶的1.4倍,随着排胶时间的延伸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同样呈下降趋势。在随后的割胶过程中,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图2)。研究表明割胶能促进乳管细胞中线粒体的增殖,乳管细胞在割胶中缺乏保护机制来防止线粒体外流。因此胶乳再生不仅涉及至天然橡胶再生,同时也涉及到细胞器的恢复。

   

图2.橡胶树重复割胶过程中胶乳线粒体的丰度变化


  此外,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橡胶树愈伤组织中存在乳管细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体系,具体流程如下(图3):1.首先从橡胶树嫩茎中诱导出愈伤组织;2.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JA等激素来诱导出大量的乳管细胞;3.构建好含有乳管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筛选标记基因(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及目的基因的载体,将该载体导入农杆菌中;4.农杆菌侵染含有大量乳管细胞的愈伤组织,再经共培养、抑菌、筛选处理后,获得转基因的乳管细胞;5.对转基因乳管细胞进行功能验证。该体系不需要获得转基因植株,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和操作简单的优势。

   

图3.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体系的操作流程


  研究成果以《Loss and recovery dynamics of mitochondria in laticifer vessels of the rubber tree under repeated latex harvesting》为题发表《Plant Journal》,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联培硕士研究生Juthathip Thawinampan、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谭德冠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联培硕士生Natthanita Phaosricharoen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张家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以《A high efficient callus model to analyze gene functions: HbSRPP1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longation of cis-1,4-polyisoprene in the rubber tree》为题发表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谭德冠研究员、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联培硕士研究生郭子晗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张家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技创新联合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7042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5000081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专家库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中国热科院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和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热科院在植物免疫方面发表热点评论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聚焦

中国热科院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和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者: 生物所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5-08-28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近日,中国热科院生物所热带作物功能基因组学团队在橡胶树橡胶生物合成和遗传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首次证实了橡胶树割胶乳管细胞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探明了在重复割胶过程中乳管细胞中线粒体丰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揭示了线粒体在胶乳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建立了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新体系,对促进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天然橡胶是四大工业原料之一,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橡胶树是商品化天然橡胶的唯一来源。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发生在橡胶树乳管细胞中,人们通过定期开割橡胶树树皮来获取天然橡胶。天然橡胶生物合成是个高度消耗能量的过程。线粒体作为细胞的“动力工厂”,在天然橡胶合成过程中,尤其是在乳胶再生过程中,对能量的产生至关重要。它们还在提供乙酰辅酶A(acetyl-CoA)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而乙酰辅酶A是橡胶生物合成合成途径-甲羟戊酸(MVA)途径的关键前体。探明橡胶树割胶过程中胶乳的线粒体丰度变化规律,对提高橡胶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橡胶树遗传转化体系存在基因型依赖、周期长和转化率低的缺点,制约了橡胶树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图1.MitoTracker Green FM荧光染色显示橡胶树乳管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


  研究团队通过分子生物学和荧光显微技术证实橡胶树割胶排出的胶乳中存在线粒体(图1);对胶乳中线粒体进行定量研究表明,每个乳管细胞在每次割胶中会损失约113个线粒体。进一步分析割胶过程中胶乳线粒体的丰度变化,发现首次开割时刚排出的胶乳中线粒体丰度最高,随着排胶时间的延伸,胶乳中线粒体丰度逐渐下降,在排胶至5分钟时下降30%,在排胶到最后下降40%。在3天后进行第二次割胶时发现刚排出的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出现反弹现象,为首次割胶的1.4倍,随着排胶时间的延伸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同样呈下降趋势。在随后的割胶过程中,胶乳中线粒体丰度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图2)。研究表明割胶能促进乳管细胞中线粒体的增殖,乳管细胞在割胶中缺乏保护机制来防止线粒体外流。因此胶乳再生不仅涉及至天然橡胶再生,同时也涉及到细胞器的恢复。

   

图2.橡胶树重复割胶过程中胶乳线粒体的丰度变化


  此外,团队在前期研究中发现橡胶树愈伤组织中存在乳管细胞,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体系,具体流程如下(图3):1.首先从橡胶树嫩茎中诱导出愈伤组织;2.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JA等激素来诱导出大量的乳管细胞;3.构建好含有乳管细胞特异表达启动子、筛选标记基因(如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及目的基因的载体,将该载体导入农杆菌中;4.农杆菌侵染含有大量乳管细胞的愈伤组织,再经共培养、抑菌、筛选处理后,获得转基因的乳管细胞;5.对转基因乳管细胞进行功能验证。该体系不需要获得转基因植株,具有周期短、效率高和操作简单的优势。

   

图3.愈伤组织模型的橡胶树基因功能验证体系的操作流程


  研究成果以《Loss and recovery dynamics of mitochondria in laticifer vessels of the rubber tree under repeated latex harvesting》为题发表《Plant Journal》,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联培硕士研究生Juthathip Thawinampan、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谭德冠研究员、华中农业大学联培硕士生Natthanita Phaosricharoen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张家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以《A high efficient callus model to analyze gene functions: HbSRPP1 may play a role in the elongation of cis-1,4-polyisoprene in the rubber tree》为题发表在《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谭德冠研究员、中国热科院生物所联培硕士研究生郭子晗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热科院生物所张家明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热带作物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项目、海南省重点研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科技创新联合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tpj.7042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6669025000081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