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南海网】科技扎进泥土里:中国热科院打造“热带科技示范村”振兴样板
作者:南海网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5-11-03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久村,村民正在给沉香树施肥浇水。这一批沉香树苗是去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大观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向村民发放的,“以往村民主要靠槟榔树,产业结构单一,如今村民们又种上了沉香,又多了一条致富路子。”村民陈大叔开心地说道,在种植过程中基地的专家实时给予种植技术的指导,沉香长成后企业保底价收购,村民根本无需操心销路的问题。

中国热科院与海南大观沉香公司琼中沉香产业园区合作建设“世界沉香种质资源圃”。易帆 摄

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科技支撑海南县域经济“一所对一县”行动计划背景下,一批“热带农业科技示范村”应运而生,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和道路经济等形式,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提升,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样板。

点上开花:科技入村,产业焕新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南训村,村干部王梅结束了清晨的割胶工作,脸上少见疲惫。“以前割200棵胶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上电动割胶刀,一键就能启动作业,效率比手动割还高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正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实施“热带科技示范村”建设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在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广阔的橡胶林下“长出”了新经济——菌菇、益智、粽叶等多种林下种植作物,废弃枝条转化为广地龙养殖饲料。王梅说,仅林下菌菇一项,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

橡胶树上安装的电动割胶刀。易帆 摄

“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助农增收。”王梅说道。

在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指导村民房前屋后种植斑兰叶,并通过研究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如今斑兰茶、糕点等系列产品销往广阔市场,农户收入实现增长。在村道两旁,连片的斑兰叶长势喜人,当下这样的“道路经济+庭院经济”模式正在推广种植。

据悉,打造“热带科技示范村”前,中国热科院组织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科技示范村调研,摸清产业技术需求,而后联合村集体或者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展示基地,通过发挥科技示范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村产业整体提升,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品牌。

面上布局:系统赋能,振兴有方

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村,中国热科院生物所专家李春强为村集体送来槟榔专用肥和农药。“以往村里靠的是槟榔和芒果,近年来槟榔黄化病严重,导致产量大幅减少。”坝头村村民小组组长刘关清说道,今年来在中国热科院的科技带动下,村里设立了若干槟榔黄化病治理示范点,将以点带面开展槟榔黄化病治理。此外,中国热科院还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豇豆“防虫网+”种植模式,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瓜菜种植季,示范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坝头豇豆等瓜菜的品质。

像坝头村一样通过党支部“结对子”开展科技帮扶的事例不胜枚举,“热带科技示范村”的建设并非简单技术输血,而是一套融合党建、产业、生态的系统工程。

在海口市遵谭镇群力村黄灯笼辣椒种植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蔬菜花卉研究中心党支部的党员专家们定期跟踪作物的长势,针对企业、农户的生产难点提供精准帮扶。在科技助力下,遵谭镇黄灯笼辣椒由起先的10余亩扩种至400余亩,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遵谭镇还以核心示范村为支点,带动周边村庄“组团发展”。目前,“热带科技示范村”的建设之下,正推动形成集中连片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带,科技助力产业链向加工、旅游延伸,打造“遵谭火山辣椒”区域农产品品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热带科技示范村”是要让科技扎进泥土里,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据悉,该院未来还将继续建设一批“热带科技示范村”,在科技支撑乡村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还将立足村庄自然资源和产业现状,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涵盖村居建设、道路经济、庭院经济和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强的乡村发展规划,通过“智慧农业+特色种养+品牌赋能”的组合拳,持续为海南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动能。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中国热科院在WRI1转录因子协同调控天然橡胶生物合成功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 中国驻刚果(布)大使安青专程考察中国援刚果(布)农业技术示范中心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南海网】科技扎进泥土里:中国热科院打造“热带科技示范村”振兴样板

  作者: 南海网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5-11-03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南久村,村民正在给沉香树施肥浇水。这一批沉香树苗是去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联合海南大观沉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费向村民发放的,“以往村民主要靠槟榔树,产业结构单一,如今村民们又种上了沉香,又多了一条致富路子。”村民陈大叔开心地说道,在种植过程中基地的专家实时给予种植技术的指导,沉香长成后企业保底价收购,村民根本无需操心销路的问题。

中国热科院与海南大观沉香公司琼中沉香产业园区合作建设“世界沉香种质资源圃”。易帆 摄

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启动科技支撑海南县域经济“一所对一县”行动计划背景下,一批“热带农业科技示范村”应运而生,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发展庭院经济和道路经济等形式,辐射带动乡村产业全面提升,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样板。

点上开花:科技入村,产业焕新

在白沙黎族自治县元门乡南训村,村干部王梅结束了清晨的割胶工作,脸上少见疲惫。“以前割200棵胶树,累得腰都直不起来。现在用上电动割胶刀,一键就能启动作业,效率比手动割还高了。”技术革新带来的改变,正是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实施“热带科技示范村”建设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去年以来,在中国热科院橡胶研究所专家的指导下,村里广阔的橡胶林下“长出”了新经济——菌菇、益智、粽叶等多种林下种植作物,废弃枝条转化为广地龙养殖饲料。王梅说,仅林下菌菇一项,预计今年可为村集体增收近3万元。

橡胶树上安装的电动割胶刀。易帆 摄

“我们希望通过示范带动更多的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助农增收。”王梅说道。

在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中国热科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专家指导村民房前屋后种植斑兰叶,并通过研究加工技术,延长产业链,如今斑兰茶、糕点等系列产品销往广阔市场,农户收入实现增长。在村道两旁,连片的斑兰叶长势喜人,当下这样的“道路经济+庭院经济”模式正在推广种植。

据悉,打造“热带科技示范村”前,中国热科院组织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科技示范村调研,摸清产业技术需求,而后联合村集体或者合作社、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建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展示基地,通过发挥科技示范村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乡村产业整体提升,打造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品牌。

面上布局:系统赋能,振兴有方

在三亚市崖州区坝头村,中国热科院生物所专家李春强为村集体送来槟榔专用肥和农药。“以往村里靠的是槟榔和芒果,近年来槟榔黄化病严重,导致产量大幅减少。”坝头村村民小组组长刘关清说道,今年来在中国热科院的科技带动下,村里设立了若干槟榔黄化病治理示范点,将以点带面开展槟榔黄化病治理。此外,中国热科院还组织村民外出学习豇豆“防虫网+”种植模式,为即将到来的冬季瓜菜种植季,示范推广绿色种植技术,提高坝头豇豆等瓜菜的品质。

像坝头村一样通过党支部“结对子”开展科技帮扶的事例不胜枚举,“热带科技示范村”的建设并非简单技术输血,而是一套融合党建、产业、生态的系统工程。

在海口市遵谭镇群力村黄灯笼辣椒种植基地,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蔬菜花卉研究中心党支部的党员专家们定期跟踪作物的长势,针对企业、农户的生产难点提供精准帮扶。在科技助力下,遵谭镇黄灯笼辣椒由起先的10余亩扩种至400余亩,生产效率不断提升,成本进一步下降。遵谭镇还以核心示范村为支点,带动周边村庄“组团发展”。目前,“热带科技示范村”的建设之下,正推动形成集中连片的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带,科技助力产业链向加工、旅游延伸,打造“遵谭火山辣椒”区域农产品品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热带科技示范村”是要让科技扎进泥土里,变成农民实实在在的收益。据悉,该院未来还将继续建设一批“热带科技示范村”,在科技支撑乡村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还将立足村庄自然资源和产业现状,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科学编制涵盖村居建设、道路经济、庭院经济和主导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行性强的乡村发展规划,通过“智慧农业+特色种养+品牌赋能”的组合拳,持续为海南乡村振兴注入核心动能。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