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媒体报道 » 详细
【万宁发布】和美乡村 | 解码万宁桥北村“蝶变”基因:红色传承+绿色产业=美好未来
作者:万宁发布 来源: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2025-11-13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置于突出位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这个昔日的偏远黎村,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桥北村走上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党建聚力,筑牢发展根基


“现在村里办事效率高了,干部经常主动上门问需求,我们遇到问题一个电话就有回应。”


11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该村探访,村民陈超越对村“两委”班子的变化感受深切。


image.png


然而,曾经的桥北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积分制”“清单制”的创新治理模式,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乡村治理服务平台,推动群众办事“门好进、人好找、事好办”,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桥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兴民介绍,通过发挥党员率先垂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得到充分彰显。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曾经洒满琼崖革命烈士热血的土地上,该村党支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革命先辈“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融入党建工作,让红色基因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香”产业赋能,拓宽致富新路


“自从种了斑兰,收入翻了几倍,加上我们这个叶子很香,销路很好,价格稳定,现在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感觉这种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陈超越介绍,目前斑兰叶长势良好,全年可以收割八次,一亩年产量3000斤,亩均能增收6000元至12000元。


image.png


2023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桥北村建成了400亩的斑兰叶示范基地,并构建“政府+科研院所+村集体+公司+农户”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既提升了耕地质量,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联农带农效益。斑兰叶这个“香饽饽”,正成为桥北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该基地集体保底收益48万元/年,农户土地租金收益14万元/年。农产务工收入方面,长工5人年工资18万元(按3000元/人/月计算)、短工420余人次6.3万元(按150元/人/天计算) 。此外,还相继举办斑兰叶优良种苗繁育、林下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户、致富带头人共约3300多人次。


据介绍,该村下一步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斑兰叶加工产品。探索生产斑兰糕、斑兰茶等特色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


“咖啡调解”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走进桥北村的“乡村调解咖啡屋”,咖啡香气扑鼻而来,温馨的环境让人放松。这是桥北村创新乡村治理的新探索——“咖啡调解”模式。


“每次发生邻里矛盾纠纷,我们都邀请双方到村委会,乡村咖啡调解屋,先端上一杯咖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慢慢的化解他们的矛盾,最后给他们解决,大家都是邻里乡亲,都是连枝,有什么矛盾,坐下来喝杯咖啡就解决了。”调解员王有光表示。


据介绍,除了调解功能,咖啡屋还成为普法宣传、民意收集、党建学习的新阵地。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深受群众欢迎。这种寓治理于服务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和效能。


image.png


在党建引领、斑兰叶产业与“咖啡调解”三张名片的共同推动下,桥北村的村民们迎来了钱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邻里和睦起来的幸福生活。“我们以斑兰产业为突破口,同步挖掘红色文化、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乡村实现从内到外的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和产业。如今村民心更齐了,干劲更足了,这就是我们心中理想的和美乡村。”董兴民表示。


从产业薄弱到“香”飘四方,从治理传统到创新突破,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建为笔,以特色为墨,在绿水青山间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uiIotTP1iURIWu4wyrHwg


  •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
  • 邮编:571101
  •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
  • 琼ICP备11000394号
English | 旧版
官微二维码 官网二维码
  • 首页
  • 组织机构
    • 基本概况
    • 院领导
    • 使命标识
    • 机构设置
    • 发展规划
  • 科技创新
    • 通知公告
    • 科技动态
    • 政策法规
    • 科研基地
  • 成果转化
    • 转化动态
    • 转化平台
    • 技术成果
    • 良种良苗
    • 科技产品
  • 人才队伍
    • 专家库
    • 创新团队
    • 专家风采
    • 人才动态
    • 人事人才政策
  • 国际合作
    •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合作平台与伙伴
    • 对外合作政策
  • 服务三农
    • 热区"三农"
    • 院地合作基地
  • 党建文化
    • 党建工作
    • 反腐倡廉
    • 统战工作
    • 群团工作
    • 文化建设
    • 学习交流
  • 教育培训
    • 研究生教育

重要新闻

  • 刘国中在海南调研时强调:强化协同攻关机制 加快种业科技进步
  • 喜报!中国热科院2023年度海南省科学技术奖实现新突破
  • 喜报!中国热科院牵头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韩俊在海南调研时强调 建强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 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
  • 中国热科院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
    强调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以务实举措推进高水平热带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 中国热科院在三种常见膳食纤维对木薯淀粉性质影响及互作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热区热点

  • 海南昌江:火龙果基地灯火璀璨美如画

  • 热带水果飘香金沙江畔

专题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媒体报道

【万宁发布】和美乡村 | 解码万宁桥北村“蝶变”基因:红色传承+绿色产业=美好未来

  作者: 万宁发布   来源: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  日期: 2025-11-13   点击: [ 小  中  大   打印  ] 我要分享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置于突出位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承载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这个昔日的偏远黎村,如今正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桥北村走上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党建聚力,筑牢发展根基


“现在村里办事效率高了,干部经常主动上门问需求,我们遇到问题一个电话就有回应。”


11月12日上午,记者走进该村探访,村民陈超越对村“两委”班子的变化感受深切。


image.png


然而,曾经的桥北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服务群众能力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一现象,近年来,该村党支部以“积分制”“清单制”的创新治理模式,通过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建立乡村治理服务平台,推动群众办事“门好进、人好找、事好办”,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密切。


“我们要求党员干部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当先锋、作表率。”桥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兴民介绍,通过发挥党员率先垂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乡村振兴一线得到充分彰显。


image.png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曾经洒满琼崖革命烈士热血的土地上,该村党支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将革命先辈“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精神融入党建工作,让红色基因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新征程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香”产业赋能,拓宽致富新路


“自从种了斑兰,收入翻了几倍,加上我们这个叶子很香,销路很好,价格稳定,现在技术有指导,销路有保障,感觉这种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陈超越介绍,目前斑兰叶长势良好,全年可以收割八次,一亩年产量3000斤,亩均能增收6000元至12000元。


image.png


2023年,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桥北村建成了400亩的斑兰叶示范基地,并构建“政府+科研院所+村集体+公司+农户”五位一体产业发展新模式,既提升了耕地质量,又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联农带农效益。斑兰叶这个“香饽饽”,正成为桥北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新引擎。


截至目前,该基地集体保底收益48万元/年,农户土地租金收益14万元/年。农产务工收入方面,长工5人年工资18万元(按3000元/人/月计算)、短工420余人次6.3万元(按150元/人/天计算) 。此外,还相继举办斑兰叶优良种苗繁育、林下栽培技术等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农户、致富带头人共约3300多人次。


据介绍,该村下一步计划延伸产业链,开发斑兰叶加工产品。探索生产斑兰糕、斑兰茶等特色产品,提升产业附加值。


“咖啡调解”创新,提升治理效能


走进桥北村的“乡村调解咖啡屋”,咖啡香气扑鼻而来,温馨的环境让人放松。这是桥北村创新乡村治理的新探索——“咖啡调解”模式。


“每次发生邻里矛盾纠纷,我们都邀请双方到村委会,乡村咖啡调解屋,先端上一杯咖啡,我们以这样的方式慢慢的化解他们的矛盾,最后给他们解决,大家都是邻里乡亲,都是连枝,有什么矛盾,坐下来喝杯咖啡就解决了。”调解员王有光表示。


据介绍,除了调解功能,咖啡屋还成为普法宣传、民意收集、党建学习的新阵地。落实“1名村(居)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行动方案,深受群众欢迎。这种寓治理于服务的创新模式,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的温度和效能。


image.png


在党建引领、斑兰叶产业与“咖啡调解”三张名片的共同推动下,桥北村的村民们迎来了钱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邻里和睦起来的幸福生活。“我们以斑兰产业为突破口,同步挖掘红色文化、创新基层治理,推动乡村实现从内到外的全面提升。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和产业。如今村民心更齐了,干劲更足了,这就是我们心中理想的和美乡村。”董兴民表示。


从产业薄弱到“香”飘四方,从治理传统到创新突破,万宁市南桥镇桥北村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党建为笔,以特色为墨,在绿水青山间描绘出一幅产业兴、百姓富、治理优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uiIotTP1iURIWu4wyrHwg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

Copyright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监制

地址: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学院路4号 邮编:571101

联系电话:0898-66962965

电子邮箱:bgs@catas.cn

琼ICP备11000394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3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