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商务部主办、中国热科院承办的“东盟国家天然橡胶生产与管理研修班”在海南海口圆满落幕。来自泰国、老挝、印度尼西亚3个东盟国家的橡胶领域专家和技术官员顺利完成培训。中国热科院副院长李积华出席结业仪式并为参训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李积华对顺利完成研修的官员们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命运与共,是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消费国和进口国,东盟则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地,双方在橡胶产业领域具有天然的互补优势。近年来,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深入实施,中国与东盟在橡胶贸易、科技合作等领域取得丰硕成果。本次研修班既是技术交流的盛会,更是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实践。
李积华对各国官员提出三点合作倡议:一是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橡胶品种选育联合实验室”建设,重点突破抗逆高产新品种选育关键技术;二是构建覆盖全区域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促进电动割胶装备等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三是建立健全长效合作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产业论坛、技术人员交流等活动深化务实合作。中国热科院将继续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引领作用,携手各方推动区域橡胶产业向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为打造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献科技力量。
来自印度尼西亚贸易部的官员代表普拉桑蒂·阿米莉亚·德维女士高度评价本次研修班取得的成果,对中国政府和中国热科院的精心组织与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她对中国在橡胶育种、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尤为印象深刻,尤其是电动割胶装备和死皮康复技术,为提升生产效率提供了宝贵借鉴。德维女士希望今后能够持续保持沟通联系,不断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天然橡胶产业面临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结业合影
李积华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为期15天研修班带领学员先后走访了海口、儋州、昌江、三亚、万宁等多个市县,系统开展了12场专题讲座、8次现场考察、4场座谈交流以及1场国际橡胶研究与发展委员会(IRRDB)橡胶树死皮康复技术国际会议。课程内容涵盖天然橡胶育种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割胶工艺优化、产业经济发展与升级等多个领域,既有实验室层面的前沿技术探讨,也有田间一线的实地操作体验,全面展现了中国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创新路径。
此次研修班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中国—东盟橡胶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不断迈进。正如学员所说:“我们带走的不仅是技术方案,更是与中国同仁结下的深厚友谊,这将成为未来合作的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双方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纽带,携手推进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培训内容